前嘴石窟又稱武公祠石窟和千佛洞,位于淇縣城西北18公里前嘴村東武公祠西。洞窟鑿在不甚高大的山崗腳下,窟門向南,面對奪豐水庫,門高1.11米,寬0.86米,門楣上部兩側(cè)鑿有洞眼,原來可能裝有前檐,今已不存。門兩側(cè)雕二力士,怒目束幘,赤膊飾帛,腰系戰(zhàn)裙,赤足站立,肌肉隆起,筋骨畢露,像貌雄偉。
窟內(nèi)平面近方形,J頂,面闊1.87,進深1.83,高2.1米。后壁中部鑿一大造像龕,本尊為釋迦牟尼,高0.74米。頭及手已殘,螺髻,后有圓形頂光,周飾蓮花,頸稍長,肩寬而圓,身著貼身通肩大衣,內(nèi)束裙,衣紋褶疊覆于座前。右手前伸,左臂下垂,結(jié)跏趺坐在長方形須彌座上。兩側(cè)為二弟子二菩薩,弟子頭部已殘,后有圓頂光,身著袈裟,雙手置于胸前,跣足站立,菩薩已殘,分別立在阿難、迦葉二弟子兩側(cè)。龕的上部和左右兩壁雕滿小佛龕,每龕內(nèi)雕一坐佛,共有一千四十三尊。南壁原來也雕有小佛龕,大都剝落,F(xiàn)存的小龕有一部分亦殘缺,龕內(nèi)多鐫有施主姓名,如“邑子郭相周”、“邑子李文熙”等。窟頂藻井雕八瓣蓮花,靠后壁兩角雕二裸體著犢鼻褲,雙手按膝,昂首半蹲,支撐窟頂?shù)牧κ浚煌膺厓山莿t雕兩枝荷葉。四角之間雕四組飛天,每組三個,皆戴花冠,肩飾帔帛,腰系長裙,雙手拱于胸前或奉供果禮佛,形體窈窕,衣帛飄灑,刀法流暢,是該窟的精美之作。
據(jù)文獻記載和該窟造像的風格特點,該石窟為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前后雕造。它對研究東魏時期的石窟雕造藝術(shù),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8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