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榆林市 > 神木市旅游

高家堡古長城遺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高家堡古長城遺址
高家堡古長城遺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高家堡為長城要塞,歷代均為軍事戰(zhàn)略重地,又是漢與匈奴蠻夷交錯占領之地,邊塞修筑長城也甚為復雜,經史學家考察有下列長城。高家堡城北墩梁烽火臺,園形墩一座,旁開洞口,內環(huán)通道,豎階坑道,直達墩頂,環(huán)墩十米,側外墩塹四合,他與明長城不是一線。三里墩,五里墩均系秦長城,奧莊墩臺、牛莊則墩臺、牛沙焉墩臺、七里廟墩臺、屈家寨則墩臺、李家洞墩臺、崔家峁墩臺均明長城遺址。

秦長城:據史念海教授考證,秦昭襄王時所筑長城確從縣境穿過。一九八六年省考古研究所戴應新專家實地考勤,得其路線為,從內蒙準格爾旗的十二連城起至新廟入神木境,經勃牛川與-河西山梁沿河南向穿特麻地溝哈拉寨、楊旺塔、盧鹼抵下石拉溝之勃牛川與-河匯處中斷,躍-河而攀寨峁山,跨考考烏素河,上陳家溝岔峁,過水磨河與明長城交頸搭背,時合時分,蜿蜒南下,翻二郎山,渡兔毛川,達雷家石畔,逶迤西南行,經解家鋪北、高家堡南、綿連西入榆林境。另據《史記·蒙恬列傳》載,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之眾,北遂戒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裹萬余里。但此筑大率諸前長城,基礎勾墩連峁,因循險固而為之。高家堡從牛沙焉至土旺山,樊莊則一線亦有遺跡,長約4公里,東北西南走向,大部長城坍塌,但石墻猶存,橫斷面呈不規(guī)則梯形,間有障城,烽燧殘墟。

漢長城:秦并六國,筑長城綿連萬里余雄關邊塞極于一時。漢長城之構筑有二:修舊與續(xù)新,但規(guī)模空前橫亙兩萬里。同時漢武帝大肆經略長城布局,展拓增建諸多亭障烽燧列城使長城內外構成完整的防御體系。古堡境內秦長城與漢長城修繕走向與秦時同,應在鎮(zhèn)之東南部,主線外障城,墩臺為其時所筑。

魏長城:周考王(姬嵬)三年(公元前438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魏筑長城東至黃河,西南至夏,曲折千余里。經考證在我省西起志丹永寧鄉(xiāng)石畔村洛水東岸,東至神木馬鎮(zhèn)阮家洼黃河西岸,途徑榆陽劉千河邊墻梁等地。山區(qū)段皆鏟削以成高八步寬二十五步的通道。今桑樹塔一線東山梁土垣間續(xù)殘脈若長城狀,可見一斑。

金長城: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奪據縣境內,置寨設縣,重兵駐屯,為防御漢蒙旗進攻,檢查過往客商,金亦大筑長城,“雄闊壯偉,不遜前朝”。史載有兩道,即明昌新城與明昌舊城。其親城西起靜州,(今黃河河套及陜北北部)東達混同江畔,(今黑龍江)經陜西、山西、河北、內蒙、遼寧等省,全長3000余里,同時對歷代長城亦多加修筑。據專家初考新舊工程,高家堡均有遺跡。

明長城:舊稱邊墻,分“大邊”和“二邊”,有二百年修茸歷史。正統年間都督王植筑城、堡、墩、臺以御韃靼。成化二年(1466年)尚書王銳添設堡墩巡撫盧祥繼修復。成化十年(1474年)六至九月陜西巡撫余子俊主修邊墻,督軍四萬人,于舊長城基礎上“依山形隨地勢或產削、或壘石筑、或桃壑塹,延引相接壤”,構成東起府谷清水營,西至寧夏花麻池,“連墩勾堡,橫截套內,復塹山湮谷”之夾道,全長1770里,城堡34座。隆慶至萬歷初期,巡撫王遴主修中路長城。萬歷間巡撫宋守約重修墩臺。萬歷后期巡撫涂宗浚蒞政固邊強化長城防御,清除積沙,磚包城堡,擴建款貢臺和款塞臺。古堡內現存主要 “大邊長城,東起解家堡,經色草灣、園則溝、西山、界口墩、中沙峁、奧莊則、十里界、喇嘛溝,跨玄路塔、涼水井,折而沿禿尾河西山梁,南下與高家堡城塹屏藩,俯仰成犄,然后側脊伸入榆林建安堡,折而佳縣泥河村。本堡邊口轄垣四十二里零二百三十八步,墩臺四十四座。墩墻率多士夯,亦有外包磚石砌,如暗門峁邊墩。玄路塔邊墩,并有空心敵樓,其年長日久人毀、風雨毀、大部已殘禿。二邊長城即夾墻,成化九年至十年余子浚鏟削二邊的所筑、隆慶五年(1571年)神木兵部副使張守忠在筑。位于大邊之南與大邊南行并行,中間狹長地帶形成通道。據明代張雨所著《邊政考·榆林鎮(zhèn)圖》標識,二邊長城中段在古堡之南,由喬岔灘柳巷村渡禿尾河進入榆林縣的盧家鋪的三角城堡向西南延伸。今古堡城南十里處有小邊墻的遺址。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東北部地區(qū)

乘車線路:榆林市或神木縣乘開往高家堡的班車,到高家堡在乘小巴至李家洞可達。


>>神木班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