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事處大樓西側大約六、七十米遠的山坡上,有一座以前四川農(nóng)村樣式的土墻穿逗平房,該房座北朝南,面對深溝和高山,房前有用石頭壘起來的一塊小平壩,連堂屋及兩邊廂房,共有房屋五間,建筑面積127平方米。這里原來是饒國!按笥修r(nóng)場”工人的住房。從1942年開始,南方局和辦事處的托兒所就設在這里。
這個托兒所是在鄧穎超同志的直接關懷下建立起來的。為了讓南方局的辦事處有了小孩的同志能安心工作,為了使下一代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長,1942年初,鄧穎超指示南方局工作人員管平、張德碧等同志在這里先辦起了“托兒互助組”,以后在此基礎上逐步發(fā)展成為托兒所。先后進過這個托兒所的紅巖兒童有數(shù)十個,他們是:“小火車”、“小飛機”(許滌新之子)、“小樂天”、“小樂妹”(榮高棠之子)、“雞蛋”(陳家康之子)、“光光”(申光之子)、“燈泡”(蔡書彬之子)、“貝貝”(劉澄清之女)、“小羅斯!保ㄍ※i之子)、“小邱吉爾”(石西民之女)、“山坡”(華崗之女)、“大魚”、“二魚”(于江震之子)、“金魚”(羅清之女)、“小虎”(龍飛虎之子)、“方塊”(賴祖烈之子)、“頑固”(康一民之子)等。周恩來和鄧穎超等同志在工作之余常來這里看望孩子們,和孩子們一起頑耍。鄧穎超喜歡“小樂天”,便自稱為“大樂天”,周恩來則戲稱自己是“賽樂天”。并作打油詩《題雙樂天圖》一首:大樂天抱小樂天,嘻嘻哈哈樂一天。一天不見小樂天,一天想煞大樂天。這首《題雙樂天圖》連同鄧穎超懷抱“小樂天”的照片,后來被刊用在南方局和辦事處辦的“紅園”墻報上,在紅巖傳誦一時。
信息來源:重慶紅巖聯(lián)線文化發(fā)展管理中心 作者:劉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