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六安市 > 金安區(qū)旅游

嵩寮巖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嵩寮巖

嵩寮巖園區(qū)位于金安區(qū)東河口鎮(zhèn)境內(nèi)。北起塘連堰,南至朱家祠堂――東河口公路,東連香爐石,西接貓巖。海拔范圍90~150米。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16°30′16″~116°30′56″,北緯31°25′27″~31°26′02″,面積約1平方公里。

嵩寮巖園區(qū)為一丹霞地貌景觀區(qū)。在距今約1.5~1.7億年的侏羅紀(jì)中期,園區(qū)處于一湖相盆地中,盆地外圍風(fēng)化剝蝕的大量碎屑物質(zhì),通過流水帶至盆地中沉積下來,形成了厚度大于2000米的紫紅色長石石英砂巖、砂礫巖和礫巖。大約從6500萬年至今,園區(qū)在隨地殼上升的過程中遭受風(fēng)化剝蝕、流水侵蝕、湖水浪蝕、溶蝕、差異風(fēng)化等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特有的巖洞、單面山等丹霞地貌景觀。最為典型的當(dāng)數(shù)雙蟾石及可容納數(shù)百人的巖洞,洞內(nèi)巖石如蜂房燕穴、千奇百怪,具有重要的科研、觀賞價值。

1887年(清朝光緒十三年)11月9日,朱蘊山誕生在安徽省六安縣東兩河口嵩嶚崖朱家后院。嵩嶚崖是一個離六安城南80里的偏僻山村。古稱石屋為嵩嶚。據(jù)《漢語大字典》載,嵩1、大而高!夺屆め屔健罚骸搬,山大而高!薄稄V韻東韻》:“嵩,山高也!2、泛指高大!稜栄拧め屧b上》:“嵩,高也”;嶚,山高貌;崖,1、山或高地的邊緣;2、水邊高岸。以“嵩嶚崖”三字作地名,足見其山勢之高大陡峭了!氨娚浇怨绑,玲瓏鬼為工!贬詬掠蓛裳聵(gòu)成,中間為一道沖田,兩崖突兀對視,分立于東西兩山,似一對隔沖相望的戀人,又像臥伏山中的兩只虎豹。當(dāng)?shù)厝藶檫@兩崖起了個美麗的名字:雄雌雙蟾。崖上光滑圓潤,寸草不生,褐如鯽魚脊背一般。山勢雄峻、突兀崢嶸,氣象萬千、風(fēng)光秀美,鬼斧神工、巧如天造!搬詬鶠a亂”,古為六安州八景之一。

嵩嶚崖早在漢代就已名聞海內(nèi)。據(jù)《史記·武帝本紀(jì)》等史載:漢武帝劉徹平定淮南、衡山之亂后,為安撫淮南等域,并樹皇威,于公元前106年,親臨潛地(即今霍山域)巡狩,并游南岳山,策封此山為“副南岳!边兩次登臨復(fù)覽山,又手指一山贊其峻美!皬(fù)覽山”,“指封山”由此得名。最后游歷嵩嶚崖,封嵩嶚崖為“江南第一崖”。

東崖為石實山,傳說為雄山,有小徑直通其上;西崖為雌山,崖腹中有一巨大洞穴,狀若“偃月”。其左側(cè)有“龍?zhí)短斐亍,右?cè)有“滴水溝”?v觀四周,自然環(huán)境十分幽雅。極目遠(yuǎn)眺,覽千山聳翠,萬壑排達,郁郁蔥蔥;遙想亙古,聽一寺禪音,兩聲暮鼓,繞繞縈縈。古樹森森,松濤滾滾。春來草長鶯飛,芝蘭復(fù)郁;杜鵑流丹,花氣襲人;夏來飛泉流瀑,荷花映碧,鷹翔夕照,蛙鳴如奏;秋來江楓如染,丹桂飄香,幾聲暮鼓,一縷炊煙,夏顯嵩嶚之空寂與清幽;冬來白雪皚皚,漫天皆白,冰封大地,真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嵩嶚崖又儼然成了一個白雪王國。洞頂奇秀,有天然生就的形態(tài)回異的圖案和花紋,或如彩云,或如翔鴻,惟妙惟肖,愰如騰動;像珍珠,像葡萄,出神入化,蔚為壯觀;四壁怪石,面目猙獰,“怒吼如猛虎狀”,人立石前,似可聽到虎狼之吼;臨洞門左前方,有兩懸石最奇,“狀如片月出云中”,一大一小,一厚一薄,敲擊之下,鏗然作響,一脆一渾,一濁一清。渾厚重濁者,云“石鼓”,至今猶在;清脆遠(yuǎn)播者,素稱“石鑼”。在右側(cè)石壁上,有一奇特洞穴,一處點燈,七處流光,人稱“七星燈”是也。在它的右前方洞頂上,有一塊約二尺見方凹陷下去的地方,即是“嵩嶚瀉乳”的瀉乳所在。

傳說在很久以前,從崖縫中滴下的白色液體,長年不斷,汩汩淙淙。因其從石中流出,色似人乳,故名“石乳”。它既是可口的飲料,除供僧人膳用、游人品嘗外,又可當(dāng)點燈油,“七星燈”就是用它作燃料。因“石乳”可供“七星燈”長點不熄,故名“長明燈”!读仓葜尽穼Υ擞小笆殇鶠R”的記載。明朝-楊四知在《嵩嶚游記》中也有這樣的描述:“石乳淙淙,隨風(fēng)飄拂,行君以面承之,冷泌肌里,清洽眉宇!

崖洞大且深,可容千人,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唐代以后,洞內(nèi)建有“釋子宮”。經(jīng)落馬嶺、飛虹橋,到達洞前,透過蘿蒲竹檜,隱約可見唐代以前的云居寺天花幔幢雕飾。云居寺三尊大佛供其上,十八羅漢列兩旁,氣象森嚴(yán)。善男信女,頂禮膜拜,香火不斷,梵音不絕。寺內(nèi)留有先人楹聯(lián)一副,掛在墻上。上聯(lián)是:何妙相更莊嚴(yán)望洞天渺渺快樂無邊只為那大德廣生悠悠濟物;下聯(lián)為:此塵緣俱盡了嘆世事茫茫都?xì)w幻夢堪笑他名韁利鎖碌碌勞人。這楹聯(lián)詮釋了佛家“四大皆空”的理念。正因如此,嵩嶚崖成為了江南勝景,引來了許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僧人居士、善男信女、百姓學(xué)子,面對嵩嶚崖勝景佳境,佛國凈土,思潮澎湃,欣然命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華彩詩章。

據(jù)《六安州志》載,唐朝咸通年間,著名詩人皮日休曾漫游六安、霍山,兩次游覽嵩嶚崖北雪峰崖上的云居寺。第二次來,寫有《過云居院玄福上人舊居》詩一首。

其詩為:

重到云居獨悄然,隔窗窺影尚疑禪。

石逢野老來聽法,猶見鄰僧為引泉。

龕上已生新石耳,壁間空帶舊茶煙。

南宗弟子時時到,泣把山花奠幾筵。

金朝湯良臣在“釋子宮”留有題刻“松嶚勝概”四個大字!疤以绰贰比,相傳為南宋淳熙年間詹解元所書!翱罩袠情w疑無地,洞里云霞別有天!边@副楹聯(lián)道盡其中秀色。楊四知在《嵩嶚游記》中曾這樣記述:“須臾,一僧煙靄中逶迤迎往,過飛虹橋始至崖!边@也是盛贊嵩嶚崖清幽之美的佳句。由此可見,它是六安文化開化較早的地方之一。

在嵩嶚崖這一帶居住生息的,大多是朱氏后裔。其祖先是歙州茶院(徽州篁村)人。元朝末年,方國珍起議,朝廷清剿,濫殺無辜。為躲避戰(zhàn)亂,茶院朱氏第八世孫朱小一攜家渡江北上,來到六安嵩嶚崖。當(dāng)時,“吾六為皋陶故國,風(fēng)教攸殊。自古之托處其間者不一而足。如伊川之程、濂溪之周、橫渠之張、眉山之蘇,無不聚族于斯。……小一公徙六,南有衡岳指封之勝,西有武陟、九公之奇,與夫龍穴之突兀,嵩嶚之異靈,地宜桑茶,土可耕作,俗厚風(fēng)醇,遂卜居于嵩嶚崖下焉!雹俳(jīng)明、清兩朝,朱氏人口漸繁。這里雖然離六安城較遠(yuǎn),地處山鄉(xiāng),比較偏僻,但朱氏由婺源篁村北遷六安的始祖——小乙公,為何選擇在此定居,而沒有選擇到六安縣城附近或平畈地區(qū)安家,這可能與嵩嶚崖在當(dāng)時的影響、雄峻的地貌特征及美麗的景色分不開的。

六安境內(nèi)以(長)江淮(河)分水嶺為界,分布著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江淮分水嶺以東、以南、水歸長江水系的豐樂河;江淮分水嶺以西、以北,水歸淮河水系的淠河、汲河。在沒有公路、鐵路的時代,水不僅是生命之源,而且提供舟楫之利,水路交通是六安南鄉(xiāng)經(jīng)濟命脈,而旱路車推肩扛,只起輔助交通作用。由于水路交通方便,山區(qū)的茶葉、桐油、茶油、竹、木制品,

朱光斌:《朱氏宗譜·敘》嘉慶癸酉菊月。

中草藥獲苓、蒼術(shù)等土特產(chǎn)品,能通過水路運往各地銷售,東兩河口、毛坦廠、太平橋、張家店等地,成為當(dāng)?shù)氐呢浳锛⒅行模搪梅比A。離嵩嶚崖不遠(yuǎn)的雙河,是豐樂河上游思古潭河、陳家河兩條源河的會合點。源出嵩嶚崖大山寨的兩源在東河口匯合成張母橋河。至龍咀匯入豐樂河。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毛坦廠,依豐樂河岸而建,風(fēng)光旖旎,山色迷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一條鵝卵石街道很長很長;嵩嶚崖古樹參天,濃蔭蔽日,遠(yuǎn)離市聲,寧靜祥和。嵩嶚崖距六安的糧食集散地——張店、雙河、三河也不算遠(yuǎn),車推、腳力,購買方便。山民農(nóng)夫,日子可敷。

這里,還比較安全。因離州、縣治所較遠(yuǎn),在戰(zhàn)亂年代,朝廷統(tǒng)治難以顧及。又是山區(qū),便于隱蔽;山民又是同族同宗,便于互相照應(yīng)。在元朝皇帝殘酷鎮(zhèn)壓方國珍起議的時候,由江南北上嵩嶚崖,是小乙公的正確抉擇。于是,就有了朱蘊山誕生于嵩嶚崖的事實。

正因如此,嵩嶚崖成為了江南勝景,引來了許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僧人居士、善男信女、百姓學(xué)子,面對嵩嶚崖勝景佳境,佛國凈土,思潮澎湃,欣然命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華彩詩章。

據(jù)《六安州志》載,唐朝咸通年間,著名詩人皮日休曾漫游六安、霍山,兩次游覽嵩嶚崖北雪峰崖上的云居寺。第二次來,寫有《過云居院玄福上人舊居》詩一首。其詩為:重到云居獨悄然,隔窗窺影尚疑禪。石逢野老來聽法,猶見鄰僧為引泉。龕上已生新石耳,壁間空帶舊茶煙。南宗弟子時時到,泣把山花奠幾筵。

金朝湯良臣在“釋子宮”留有題刻“松嶚勝概”四個大字!疤以绰贰比郑鄠鳛槟纤未疚跄觊g詹解元所書。“空中樓閣疑無地,洞里云霞別有天!边@副楹聯(lián)道盡其中秀色。楊四知在《嵩嶚游記》中曾這樣記述:“須臾,一僧煙靄中逶迤迎往,過飛虹橋始至崖!边@也是盛贊嵩嶚崖清幽之美的佳句。由此可見,它是六安文化開化較早的地方之一。

在嵩嶚崖這一帶居住生息的,大多是朱氏后裔。其祖先是歙州茶院(徽州篁村)人。元朝末年,方國珍起議,朝延清剿,濫殺無辜。為躲避戰(zhàn)亂,茶院朱氏第八世孫朱小一攜家渡江北上,來到六安嵩嶚崖。當(dāng)時,“吾六為皋陶故國,風(fēng)教攸殊。自古之托處其間者不一而足。如伊川之程、濂溪之周、橫渠之張、眉山之蘇,無不聚族于斯!∫还懔,南有衡岳指封之勝,西有武陟、九公之奇,與夫龍穴之突兀,嵩嶚之異靈,地宜桑茶,土可耕作,俗厚風(fēng)醇,遂卜居于嵩嶚崖下焉。”

這里雖然離六安城較遠(yuǎn),地處山鄉(xiāng),比較偏僻,因離州、縣治所較遠(yuǎn),在戰(zhàn)亂年代,朝延統(tǒng)治難以顧及。朱氏由婺源篁村北遷六安的始祖——小乙公,選擇在此定居,這可能與嵩嶚崖在當(dāng)時的影響、雄峻的地貌特征及美麗的景色分不開的。于是,就有了朱蘊山誕生于嵩嶚崖的事實。

東河口鎮(zhèn):東河口鎮(zhèn)地處舒六霍三縣(市)交界處,屬典型的山區(qū)農(nóng)業(yè)大鎮(zhèn)。全鎮(zhèn)地域面積160.5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1個街道、574個村民組,共有12443戶51503戶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49250人;擁有山場123991畝,耕地50697畝(水田40332畝),可養(yǎng)水面5947畝。 東河口鎮(zhèn)是個人杰地靈、風(fēng)光秀麗好地方。我國杰出的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的政治活…… 東河口鎮(zhèn)詳細(xì)信息++


>>孫叔敖紀(jì)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