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久海
自久海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為當時叫自九的彝族首領(lǐng)率眾開鑿,海東岸系一半島,有長提環(huán)繞,半島上有“自公祠”,分前后兩殿,供奉自九和其母以及起義軍將領(lǐng)的塑像,造型威武雄壯,栩栩如生。
自久系彝族世居云南楚雄姚安縣,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軍進入云南地區(qū)。幾十萬大軍雖所向披靡,戰(zhàn)績顯赫,但后勤供應(yīng)大為不濟,部隊經(jīng)常處于兵困馬乏的境地。解決給養(yǎng)問題的唯一途徑,便是:就地取糧。當時,很多地方官、土司之流表示歸順朝廷,向官軍獻糧納貢,一時解決了軍隊的供給問題。但他們也以為朝廷“納糧”名義,向老百姓00,搞得怨聲四起,民憤沸騰。在云南旅游名勝楚雄姚安地區(qū),知州田本、通判王俊、吏目楊信實等人,也乘向官兵“納糧”之機,欺壓百姓,殘酷剝奪,使百姓苦不堪言。云南旅游名勝楚雄姚安壩子?xùn)|山一帶,因連年豐收百姓富足,而被作為“納糧”重點。-污吏的肆虐,引起了百姓的強烈不滿。在民間享有極高威望的自久,乘勢率領(lǐng)以東山一帶為中心的姚安貧苦人民,揭竿而起。
自久系彝族人,世居云南旅游名勝楚雄姚安東山麓,其生活年代大約為元末明初時期。自久出身貧寒,但自幼練得一身令人稱羨的勇力,更有一顆慷慨仗義之心,時時處處為貧苦百姓著想,以為民排憂解難為樂,深受村里彝民的愛戴,被推為首領(lǐng)。為了村民們的切身利益,自久每每舍出自己的一切。當時,東山一帶常常遇到干旱,禾苗多枯萎而死,莊稼顆粒無收。面對因自然災(zāi)害而啼饑號寒的父老鄉(xiāng)親,自久心急如焚,為此而絞盡腦汁。經(jīng)過多方勘測,自久率領(lǐng)村民苦干數(shù)月,掘開烏魯(彝語,地名)溯,蓄水灌田,當年便見成效。烏魯溯的開掘,使東山地區(qū)連年旱澇保收;村民念其懿德,改烏魯溯為“自久!。
明洪武十六年(1383),自久立營扎寨于附近的寨子山,率領(lǐng)首義的數(shù)百名彝族兄弟-官軍。遠近各族人民紛紛響應(yīng),人丁日眾,聲勢日大。不久,起義軍勢力西至品甸,東達定遠,官軍聞之喪膽。自久率眾嚴懲了各村寨土豪惡霸之后,攻克了云南旅游名勝楚雄姚安州城,殺田本、王俊、楊信實等-污吏,威懾迤西各州縣。姚境土司高保、高惠逃奔大理,向洱海衛(wèi)都督馮誠求救。自久乘勝揮師北上,攻克白鹽井(今云南旅游名勝楚雄大姚石羊鎮(zhèn)),俘獲提舉熊以政。云南最高軍政首腦沐英“奏以土官高保為姚安府同知、高惠為姚州同知”,“以洱海衛(wèi)馮都督進討,高保為先鋒”。官軍以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向起義軍進逼而來。自久寡不敵眾,于白鹽井一役被俘,手下戰(zhàn)將張光遠、高昌漸、阿普、楊通、普尺等相繼戰(zhàn)敗身亡。
云南執(zhí)政者奉朝廷之命,將自久押送南京。時明太祖朱元璋決意以國家統(tǒng)一大業(yè)為重,招納邊疆各界人士為朝廷效力,便親自審訊自久,以禮賢下士的姿態(tài)向其曉以大義。自久本意只在為村民的利益反對-污吏,所以自然愿為明王朝的大一統(tǒng)政策效勞,歸順了朝廷。朱元璋授自久予燕山衛(wèi)指揮之職,參與鎮(zhèn)守北疆,還準其子孫世襲其職。直到隆慶年間《云南旅游名勝楚雄府志》仍有自久“至今世襲”的記載。因自久為了百姓的利益作了多方面的奮斗,村民不僅將烏魯溯命名為自久海,還將所居寨名命名為自久寨;將自久母親奉為瓦平娘娘,作為一方神祗,立廟塑像四時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