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臨沂市 > 莒南縣旅游

馬耆山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馬耆山

馬耆山位于莒城東南35公里,是與莒南縣的界山。海拔662.2米,面積為25平方公里。《重修莒志》載:“馬耆山州南60里,以形似名!瘪R耆山氣勢雄偉,潯河繞山,三面臨水。北、東兩面懸崖如削,澗陡谷深。唯南麓有羊腸盤道僅達(dá)中峰,近年在山陰通天澗處,初辟險(xiǎn)徑300米,可攀登極頂。山有奇峰10余個,有風(fēng)景名勝多處。

【馬耆峰】

在馬耆山東北部。形如烈馬東奔,其耳、目、口、鼻如雕如塑,形象逼真。下臨百仞深澗,土稱“鷹愁澗”,至今尚無人跡過處。

【撐天柱】

在山陰偏西處。為一組紋理分明的萬千頁石板,構(gòu)成一個立方石柱。石柱平地崛起,直插云霄,令人嘆為觀止。

【獅子峰】

馬耆山中部一拔地而起的峭壁上,有巨大怪石,似雄獅蜷身而臥,曲頸面南,也是難以攀登的險(xiǎn)地。

【一線天】

馬耆山東南麓,鷹愁澗之南,陡坡之上,有巨石三、四塊,其一裂分三瓣,呈“個”字形向東、南、西三面伸展?p寬近1米,底部能容數(shù)十人。人居底向上觀望,僅見藍(lán)天一線,因稱“一線天”。

【仙女浴池】

一線天西側(cè),有一巨石,約20立方米,頂部有相偎石坑一對,形如浴盆,內(nèi)貯清水,懸索方可登石詳察,堪稱奇觀。

【山城】

馬耆山山城自山頂筑起,逶迤而下,沿潯河之濱至平野之上,面積約20——30平方公里。殘址兩重,山西坡是外城,系黃粘土夯筑而成,今存殘墻最高者4——5米,寬8——9米。在兩峰相接的缺口處,均有明顯的石墻殘基。

【斬將臺】

馬耆山西坡潯河?xùn)|岸有一摩崖,上鐫:“斬大將王仙處”。下有巨石,即是斬將臺。《宋史.李全傳》:“全擁眾數(shù)十萬,號河北義軍,屢敗金兵。宰相史彌遠(yuǎn)以趙國為義軍監(jiān)軍,使將至山,李全南征未返,楊四娘率眾郊迎,趙國直入館,傲不為禮,楊四娘膝行入謁,趙國悅。全將王仙忿而殺趙國。李全-請罪,史彌遠(yuǎn)置而不問。李全歸,竟斬王仙。”據(jù)當(dāng)?shù)厝罕娤鄠?/p>

,李全錯殺王仙后,引起眾叛親離,而導(dǎo)致馬耆山失守。

【燈碗石】

馬耆山西麓,斬將臺東數(shù)十米,峭壁之上,有一人鑿石坑,狀如古時油燈,其大如印鍋,南、北、東三面背風(fēng),傳系王仙被殺之后,其好友在守靈時所置。

【觀星臺】

南山口北去約百米處有一插天巨石,名“觀星臺”。相傳紅襖軍軍師王敏,夜登此臺觀測天象。

【望海樓】

望海樓在山中心處偏東北,為全山制高點(diǎn)(海拔662.2米)。登上極頂,有平地?cái)?shù)畝,向東南眺望

,可見百里之外的茫茫大海。相傳紅襖軍曾筑哨樓于此。

【紅襖軍軍營遺址】

自望海樓西去約500米處,有殘房跡兩組,房基數(shù)十座,并有碾、磨、石臼、馬槽、石

石等物品。山寨南門殘址,高近2米,門轉(zhuǎn)石尚在。南門外登山盤道,大部完整,依山勢蜿蜒筑階或就山勢開鑿,長達(dá)3里許。

【仙人洞】

在山陽懸崖上,洞門面南,懸繩索方可入洞。洞內(nèi)可容10余人。相傳紅襖軍軍師王敏居此。因王敏在軍中料事如神,當(dāng)時有“活神仙”之稱,故稱其居處為“仙人洞”。

【0洞】

在紅襖軍大營殘址偏西南處。洞頂為一塊龜形巨石,狀似人工修砌,門面南,額刻“正氣浩然”四字。洞內(nèi)面積15平方米,高1.5米。洞外石壁上刻字?jǐn)?shù)行,部分尚可辨認(rèn)。相傳當(dāng)年紅襖軍供泰山0于此。

【壽星洞】

在望海樓東北約百米處,洞門面北。內(nèi)面積6平方米,高2米。相傳當(dāng)年李全供南極仙翁于此。

【無名洞】

在山南部,門面南。洞內(nèi)可容百余人。

【龍鳳摩崖】

《重修莒志.金石》載:“(龍)鳳辛丑年雞山陳元帥此山下寨。”此刻石在馬耆山摩崖上。龍鳳為韓林兒年號,辛丑為龍鳳七年(公元1361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此為紅巾軍所留。

【楊光輔讀書處】

典籍載:“宋儒楊光輔,安丘人,居馬耆山,學(xué)者多曾受經(jīng)……”其遺址在南山口,俗稱楊光峽,殘址尚存。


>>李崮寨旅游風(fēng)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