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煙臺市 > 蓬萊區(qū)旅游

廟島媽祖文化公園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廟島媽祖文化公園
廟島媽祖文化公園為文化旅游景點。

廟島的天后宮始建于北宋的宣和四年間,即公元1122年,最初為沙門佛院,僅茅舍三間,元至元十六年閩浙船民于院中專設奉祀媽祖的道場之后,逐改奉海神。歷經元、明、清三代,這里的香火都很旺盛。

明崇禎元年,皇帝赦命重修廟宇,由山東左都督楊國棟奉旨對天后宮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基本奠定了天后宮今天的格局。形成了有眾多的殿、堂、廊組成的古建筑群。崇禎皇帝御賜“顯應宮”三個大字,意思是說帶著一種美好的意愿走進廟宇,日后一定得到靈驗的。

廟島的天后宮內,保存過大量的海船模型及一些珍貴的航海史資料,曾經被中外學者譽為“東方的航海博物館”。1969年文革時期原廟被徹底毀壞,僅存一鏡一像。

1983年春長島縣委、縣政府為搶救這一聞名遐爾的歷史文化古跡,恢復其本來的歷史地位,1985年開放,同年被辟為我國第一個縣級綜合航海博物館,囊括了五湖四海的船模,載著“敬木為舟”、“木為楫”的史話,駛向機械化的今天。

廟島自建廟后,每年七月南方一帶(廣東、浙江、福建)船只都來此辦“孟蘭會”唱大戲,各地商客紛紛到此趕會,買賣百貨,當時有兩句形容這繁榮的景象,“帆檣林立往來不絕,笙歌燕舞通宵達旦”。廟島顯應宮,曾一度神連四海,靈接五湖,居諸島120余座廟宇的通領。多少虔誠的信徒,跪拜在娘娘腳下,祈求蔭護,希冀濟危拯弱,香火連年不斷。

信奉媽祖——海神娘娘

因為特定的海島文化淵源,因為千百年來媽祖廟在長島人心中的特殊地位,長島人自上而下就信仰媽祖,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海神娘娘。尤其是養(yǎng)船的商家和個人,都給媽祖廟敬獻匾或其他物品,有的索性按照自家的船型造一只完全相似的船模,呈放在娘娘的殿堂里,說是這樣一旦遇上風險災難,娘娘都會格外關照的。

每年的正月十五,長島都要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廟會,全縣二鎮(zhèn)六鄉(xiāng)的船只都云集廟島,廟島灣檣桅如林、彩旗如畫、人山人海。據(jù)說這里的廟會,早先叫做“孟蘭會”,自從媽祖廟在廟島落成,長島便開始了這項活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近年來,長島廟會把瞻仰媽祖同元宵燈會、文藝演出、商品交流及燈謎游藝等項目融匯起來,形成了空前規(guī)模的經濟文化大交流。長島縣委,縣政府歷來非常支持這項群眾性的活動。廟會期間,各部門負責人都親臨廟會現(xiàn)場,并安排所有商業(yè)營運船只,全部免費接送島內外所有海神娘娘的朝奉者及游人。屆時,廟島顯應宮里里外外成了各項活動的中心,煙花爆竹、歡慶鑼鼓,彩旗飄帶彌漫了整個廟島灣,人們由衷的相信,歡慶的廟會必將會帶來一個豐收的海。

長島人對海神娘娘的信仰是虔誠的,他們每個人都能講出“娘娘賜燈”、“娘娘引路”、“娘娘安家”、“娘娘智占廟島”的故事。幾乎所有的故事,都離不開娘娘那盞法力無邊的神燈。不管是多么狂暴的驚濤駭浪,不管是多么險惡的暗夜黑雨,只要遠遠看見了娘娘神燈的一朵紅光,只要您堅定不移的跟緊了這朵紅光,涌浪就會化作輕波,暴雨就會化作和風,一葉孤帆就會安然靠近像母親懷抱一樣的港灣里……海島漁家脫險歸來,第一件事就是去上廟,他們相信那一定就是跟著紅燈才化險為夷的。

林默,一名默娘,民間親切地稱她“姑媽”、“娘媽”或“媽祖”。莆田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縣湄洲嶼的一個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滿月,從未啼哭過。因被名為“默”,又稱“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統(tǒng)軍兵馬使,棄官,隱于湄洲。祖孚,承襲世勛,任福建總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檢。默娘聰慧過人,8歲從塾師讀書,就能解書中大意。稍長,好誦經禮佛。她…… 林默詳細信息++


>>海上石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