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第
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
1908年),整座建筑座北向南,土木結(jié)構(gòu),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筑面積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橫一圍構(gòu)成,是客家圍龍屋的一種。屋內(nèi)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還有前后花園及書齋等。整座建筑工藝精致、繪雕并齊、中廳兩旁斗拱有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大廳兩旁斗拱有木鑿鎏金通花金獅滾球,正門頂灰塑李鴻章手書的“光祿第”屋名。
光祿第中堂與上堂
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會、議事的場所。也是整個大屋最講究的建筑空間。那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形態(tài)逼真,兩旁廂房的屏風雕刻精細,金碧輝煌,無不體現(xiàn)一代商界大亨的豪華氣派�,F(xiàn)在中堂還布置了張弼士生平事跡及相關(guān)資料圖文展覽,以及仿制擺放原有各種牌匾、燈籠等裝飾物。上堂是置放張弼士牌位和祭祀的地方,上堂左側(cè)第一間房為張弼士起居室,兩旁廂房則是內(nèi)有-床的接待室。
客家民俗文化暨張裕酒文化展覽館
客家民俗文化暨張裕酒文化展覽館設(shè)在“光祿第”左側(cè)第一排橫屋內(nèi),一樓下堂房間、中廳為客家民俗文化展廳,展出客家民俗文化相關(guān)圖片,特別突出表現(xiàn)大埔各種類型的客家民居及民俗活動的風采;一樓上堂房間為張裕酒文化展廳,展出了張裕釀酒公司的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圖片、產(chǎn)品實物等。
張弼士
張弼士(1841—1916)名振勛,是大埔縣西河車龍村人。少年在南洋經(jīng)商,創(chuàng)立實業(yè),獲利甚豐,名聞中外。清光緒年間,曾任檳榔嶼領(lǐng)事、新加坡總領(lǐng)事,光緒二十九年,覲見光緒皇帝,獲授太仆侍卿、光祿大夫;民國初年,張弼士被委任為袁世凱總統(tǒng)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南洋宣慰使、立法會議員、參政院參政、全國商會聯(lián)合會會長等職務(wù)。張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愛國僑領(lǐng),是客家八賢之一,他艱苦創(chuàng)業(yè)、實業(yè)興邦的民族精神和“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于中華民眾”的愛國思想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
2019年10月7日,大埔光祿第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延伸閱讀: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斺偓姘煎墰缁鏁愭径瀣幍闁诲孩绋掑玻鍧楁儗鐎n剛纾兼い鏇炴鐎氾拷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箠閹剧粯鍋ら柕濞炬櫅閸ㄥ倸鈹戦崒娑欏仩闁逞屽墮閹虫﹢寮崒鐐村仼鐎光偓閳ь剟骞婂┑鍡忔斀闁绘劖娼欓悘锔姐亜閺囧棗娲﹂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