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黑龍江省 > 雞西市 > 雞冠區(qū)旅游

刀背山墓地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刀背山墓地
刀背山墓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墓地簡介

名稱:刀背山墓地

時代:新石器時代

地址:刀背山墓地位于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qū)西郊鄉(xiāng)太陽升村東北約3千米刀背山西坡中部二級臺地上,穆棱河繞刀背山西北麓而過,其地理位置座標為東經(jīng)131°55′31″,北緯45°39′18″,海拔352米。

刀背山墓地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qū)西郊鄉(xiāng)太陽升村東北約3千米刀背山西坡中部二級臺地上,是黑龍江省僅見的大積石冢群。

墓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自1981年以來,原黑龍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領導、專家多次來此視察和調查。1980年,雞西市文物管理站從已被破壞的一座墓中清理和征集到部分文物計70多件,其中二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30件。

刀背山墓地是黑龍江省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屬于新石器時-古文化中較為獨特的類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政治意義。

二、歷史沿革

1980年冬季,雞西市市政工程處在刀背山西坡采路基石時,張喜山同志在碎石堆積中發(fā)現(xiàn)一批石器、陶器、玉器和部分人體碎骨,并向雞西市文物管理站報告,市文管站聞訊后馬上派劉煥新、武威克同志前往,除征集全部出土文物外,又發(fā)現(xiàn)采集了部分陶片和人體碎骨。

1981年黑龍江省考古隊朱國枕同志和市文管站部分同志先后對該遺址進行了勘查,研究表明,刀背山墓地屬新石器時代肅慎人的墓地,初步定為新開流上層文化類型。

1982年春季,市文物管理站對該遺址進行了測量及繪圖。

1983年3月23日,刀背山墓地被雞西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春,文物管理站同志為刀背山墓地立了保護標志說明碑。

1990年8月,西郊鄉(xiāng)成立以鄉(xiāng)長為組長的刀背山墓地保護小組,以對墓地實施有效的保護。

1990年12月29日,刀背山墓地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7月,市文物管理站同志為刀背山墓地立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志說明碑。

1998年5月,雞西市文物管理站將由牡丹江市文管站轉運的省文物局下?lián)艿男挛奈锉Wo單位界碑按指定地點立于刀背山墓地。

三、刀背山墓地遺址概況

刀背山墓地位于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qū)西郊鄉(xiāng)太陽升村東北約3千米刀背山西坡中部二級臺地上,穆棱河繞刀背山西北麓流過,墓地位于刀背山西坡一條東西寬100米左右、南北長200米左右的狹長地帶上,地形分南北兩部分。南部有約1坰的平坦耕地,靠近北部的一土石包已被破壞,從0土70多件文物,北部依山勢縱向排列三個較明顯的由碎石堆積而成的土石包,經(jīng)專家認定,此四座土石包均系積石冢。這四座積石冢呈正南北向,縱向排列,其上植被疏而薄,漫布榛樹叢,自北向南第一、二座積石冢座落在黑土上,第三、四座座落在土石相間的玄武巖碎石堆上。四座積石冢勢如一體,但封堆分明,第三座的封堆最高,約3米,第四座的封堆最矮,約1米,第一、二座的封堆高約2米。第四座積石冢即前述文物出土地。

在四座積石冢的西部,狹長地帶邊緣有一道南北走向的石墻,筑在黑土之上。石墻長約200米,平面呈蝌蚪狀,南北向,兩端較低矮,中間部分高約1米,西側高約4米,其橫剖面基本呈梯形,上寬1米,下寬3—5米,墻上植被較薄,亦漫布榛樹叢。

1980年冬,雞西市市政工程處采石時將第四座積石冢破壞,從中陸續(xù)發(fā)現(xiàn)文物70余件,其中有帶紋飾的陶片59件,鼓腹罐、陶缽各1件,石斧4件,石錛2件,瑪瑙質雕刻器1件,雙孔青玉瑗、玉瑗、玉璜、玉環(huán)、玉壁各1件。此外還收集了部分人體碎骨,如肢骨、下顎骨、頭蓋骨、牙齒等。

地址: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qū)

西郊鄉(xiāng):雞冠區(qū)西郊鄉(xiāng)位于雞冠區(qū)東北部,管轄六個行政村,農戶2668戶,農業(yè)人口9420人。農業(yè)主要是以蔬菜種植業(yè)為主,年產(chǎn)量在4萬噸左右。在蔬菜種植中大棚反季蔬菜種植占有一定比重。全鄉(xiāng)大棚蔬菜種植戶約有1500戶,一般都是以家庭為組織單位進行種植生產(chǎn),沒有形成整體規(guī)模,在市場發(fā)生變化時,外銷竟相壓價,內耗較大,影響收益。雞冠區(qū)供銷社圍繞立足于服務“三農”求發(fā)展,發(fā)揮…… 西郊鄉(xiāng)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雞西休閑文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