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年間東海孝婦冢,位于城東外環(huán)路旁,墳冢高五、六米,周長80米
,占地近半畝,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婦冢的墓前有石碑兩座,一個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個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萬古流芳”四個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緒”的年號,碑文還依稀可辨:“漢東海孝婦之故里也……千有余歲矣”。
“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痹谊P(guān)漢卿的《竇娥冤》千百年廣為流傳。人們對這個竇娥冤屈而死的故事耳熟能詳,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這一動人的故事的原型就是郯城的“東海孝婦”,孝婦的原名并不叫竇娥,關(guān)漢卿也并非書面講述孝婦故事的第一人。
郯城縣城南村有條1公里左右長的池塘,叫白血汪,當?shù)厝藗髡f這是當年竇娥的冤血匯流而成,池塘附近的村落也因此得名白血汪村。后來人們嫌白血汪不吉利,將村名改成白溪汪,最近幾年正式更名為城南村。傳說孝婦在沒嫁過門之前,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將她娶過門來料理家務(wù),誰知不到一年的時間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為命。有一天,孝婦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撿到一枚銅錢,用這枚銅錢買來二兩香油,她將挖來的豆瓣野菜洗凈,加上香油后端給了婆婆,誰知野菜與香油一起產(chǎn)生了毒性,婆婆食后在夜間突然死去。
孝婦的小姑子就到縣衙告狀說是孝婦想改嫁有意害死母親,昏庸的縣令決定處斬周青。孝婦被冤殺后流出的是白血,人們把周青安葬在婆婆墳?zāi)沟奈鱾?cè),誰知一夜之間兩個墳?zāi)购蠟橐惑w,成為一個封土高大的墓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