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襄樓,又名姜慶樓,座北向南,為三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一樓一底,上下層間附腰檐一周,遠望儼如三層建筑,通高約14米。底層面闊五間,縱深顯五間10米,占地202平方米。上下檐四周施斗拱38朵,五鋪作,正背面明間皆施補間鋪作二朵。內(nèi)柱為通柱,直達上層。上層為四架橡屋用二柱,面闊三間,其外腰檐內(nèi)有平座和扶欄一周,可憑欄遠眺。
姜公廟大殿,明代建筑,用來陳列姜維塑像,目前我們所見的姜維像是1993年通過民間集資用紅砂石打制成的。此樓始建于北宋,為紀念三國蜀大將軍平襄侯姜維而建造。蘆山在蜀漢時為漢嘉郡首府為蜀之邊郡。傳為姜維屯兵守邊御羌、封蔭食邑和肝膽歸葬之地,有姜城,姜維墓等諸多遺跡?h民歷代崇祀姜維,據(jù)明代《請建屠侯祠碑記》等的記載,自西魏起,春秋以少牢祀之。農(nóng)歷八月中秋,傳為姜維殉難之日,全城高搭彩樓四十八座,“壯其品之高,節(jié)之堅”,于諸彩樓,歌舞競勝,娛神娛人,成為當?shù)厍Ч琶袼滓痪埃骸鞍嗽虏蕵恰保^“四十八臺競勝罷,滿城歌舞樂中秋!”(清胡聯(lián)云《八月彩樓》詩)此項紀念姜維的地方民俗活動,在北宋時即已十分隆重熱鬧,達到“彩包凌霄漢,鼓聲震寰區(qū)”,以致“扶觀塞道途”(宋楊巽《彩樓詩》)的盛況。平襄樓便是地方-主持這項祭祀姜維的場所和觀賞演出活動的中心。至明代,以平襄樓為中心,逐漸增建臨街的牌坊,儀門和平襄樓后的有姜維木雕坐像的大殿,平襄樓成為祭祀姜維的享殿,整體形成“漢姜侯祠”的格局。延至清代,樓內(nèi)成為祭祀姜維的娛神演出儺戲慶壇的總壇所在,樓名亦逐漸演變?yōu)榻獞c樓。
平襄樓是研究古建筑、三國姜維民俗和蘆山慶壇、花燈等儺戲和民間小戲形成史的重要實物!妒裰忻麆儆。雅州。蘆山》條云;“按:紹興二十三年,徐閎中記:土人祀姜伯約,有廟,額曰‘平襄’。”徐閎中,據(jù)清《蘆山縣志》等參證,應(yīng)為李閎中,南宋紹興間盧山縣令,所記當即此樓。樓雖經(jīng)歷代維修,但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仍保持著始建時的部分時代和地方特色。1939年10月,著名古建專家劉敦楨來此考察時,即認為其一些結(jié)構(gòu)“甚特別”;建國后,重慶建工學院古建專家辜其一兩次帶學生來此考察實習,認為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尚存宋風”,許多構(gòu)件可能是宋元的原件。
看點:當?shù)厝顺绨萑龂麑⒔S,所以有大量與姜維有關(guān)的民俗及石刻像。
保護范圍:以漢姜侯祠內(nèi)平襄樓建筑臺基為基線分別向東外延25米至圍墻、向南外延20米至圍墻、向西外延10米至圍墻、向北外延20米至圍墻。
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30米至公路,向北外延10米,向西外延20米至街道,向南外延10米。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zhàn)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xù)率領(lǐng)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 姜維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