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易縣旅游

清西陵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清西陵
清西陵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15千米的永寧山下,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筑藝術(shù)最杰出的代表。

清西陵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范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筑(永寺福、行宮)。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共計78人。

清西陵

陵區(qū)內(nèi)矗立著千余間宮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規(guī)制明顯地體現(xiàn)著封建社會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些古建筑環(huán)抱于蒼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競相崢嶸。還有五色祥云縈繞的永寧山,綿綿屏立于陵寢之后。八功遙溯靈源的易水河緩緩流淌于大紅門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規(guī)模宏大,頗具氣勢。

清西陵

大自然把陵區(qū)周圍山川河流也都賦予了一種特殊的靈氣,清朝末年泰寧鎮(zhèn)總兵陳增榮在筆書余暇,雅愛山川秀麗,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荊關(guān)紫氣”、“拒馬奔濤”、“云蒙疊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鐘”、“福山捧日”、“華蓋煙嵐”、“易水寒流”。

清西陵

正是由于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襯托出了“萬年龍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離開父祖,獨辟蹊徑,在易州境內(nèi)首辟西陵,以圖大清江山萬代、歲遠天長。

清西陵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宮。后來,為使東陵和西陵香火永續(xù),乾隆皇帝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東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東陵界內(nèi)的勝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與祖父康熙為伴,其子嘉慶在泰陵旁邊建了昌陵與祖父雍正相守。遵照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寢原建于東陵寶華峪,在歷經(jīng)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發(fā)現(xiàn)地宮內(nèi)滲水不斷,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內(nèi)選擇了一塊高平之地,將寶華峪陵寢建筑拆除,到西陵營建陵墓。在隔咸豐、同治兩代皇帝后,光緒也將墳?zāi)菇ㄔ诹宋髁辍?/p>

清西陵

如果說西陵的輿地山川均為天造地設(shè)自然成趣,那么,從建泰陵到崇陵竣工歷時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巧妙結(jié)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觀在陵寢建筑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正如孫鼎烈在《永寧山扈從紀程》中所說的那樣:“山勢自太行來,巍峨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崗,遠拱于外,靈巖翠岫,環(huán)衛(wèi)其間,迄下山崗無數(shù),如手之有指,每兩崗間平坦開拓處,諸陵在焉,花之瓣.筍之籜,層層包護”,“龍蟠鳳翥,源遠流長,左右回環(huán),前后拱衛(wèi),實如金城玉筍”。

清西陵

泰陵坐落于今河北省易縣西15km永寧山下的太平峪。是清雍正皇帝的陵墓,其陵寢規(guī)模之宏大、體系之完備、建筑之精美,堪稱清西陵諸陵之首。

泰陵坐落于今河北省易縣西15km永寧山下的太平峪。是清雍正皇帝的陵墓,其陵寢規(guī)模之宏大、體系之完備、建筑之精美,堪稱清西陵諸陵之首。

雍正帝登基后曾在遵化州九鳳朝陽山選定陵址,后因風水原因而廢棄,命親王允祥和兩江總督高其倬另覓新址,改選在易州永寧山下,首辟西陵。泰陵于雍正八年(1730年)始建,雍正十六年(1738年)建成。雍正皇帝及其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奉安于泰陵地宮。

雍正帝登基后曾在遵化州九鳳朝陽山選定陵址,后因風水原因而廢棄,命親王允祥和兩江總督高其倬另覓新址,改選在易州永寧山下,首辟西陵。泰陵于雍正八年(1730年)始建,雍正十六年(1738年)建成。雍正皇帝及其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奉安于泰陵地宮。

泰陵由南至北第一座建筑是五孔石拱橋,流經(jīng)橋下的北易水清澈透底,常年不息?邕^五孔橋便是西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巍峨壯觀的三架石牌坊。過石牌坊即是泰陵的門戶——大紅門。

泰陵由南至北第一座建筑是五孔石拱橋,流經(jīng)橋下的北易水清澈透底,常年不息?邕^五孔橋便是西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巍峨壯觀的三架石牌坊。過石牌坊即是泰陵的門戶——大紅門。

進入大紅門,即是凝重華麗的圣德神功碑樓。它穩(wěn)坐于神路正中,建筑形式為四面辟門,重檐九脊歇山頂,黃琉璃瓦。樓內(nèi)中間有一對高大的赑屃馱著石碑,碑高13.2m,寬2.25m,厚0.60m,碑身陰刻滿、漢兩種文字頌揚雍正皇帝的功德。神道東側(cè)則是皇帝祭祀前更衣之處--具服殿。

進入大紅門,即是凝重華麗的圣德神功碑樓。它穩(wěn)坐于神路正中,建筑形式為四面辟門,重檐九脊歇山頂,黃琉璃瓦。樓內(nèi)中間有一對高大的赑屃馱著石碑,碑高13.2m,寬2.25m,厚0.60m,碑身陰刻滿、漢兩種文字頌揚雍正皇帝的功德。神道東側(cè)則是皇帝祭祀前更衣之處--具服殿。

碑樓外廣場四角分別矗立著華表,華表通高12m,直徑約1.5m,通身浮雕盤繞向上的巨龍,望天吼蹲坐柱頂,兩個面南,兩個朝北。圣德神功碑樓北面為七孔橋,是陵區(qū)最大的橋梁。橋北有5對石像生,分別為獅子、大象、駿馬和文臣、武將。 繞過作為影壁的蜘蛛山,穿過龍鳳門,一組富麗堂皇的宮殿區(qū)便展現(xiàn)開來。近處是神道碑亭。3座三孔石橋并排跨過小河。橋北東側(cè)為神廚庫、井亭。廣場北面平臺上有東西朝房各5間,東西守護班房各3間。

碑樓外廣場四角分別矗立著華表,華表通高12m,直徑約1.5m,通身浮雕盤繞向上的巨龍,望天吼蹲坐柱頂,兩個面南,兩個朝北。圣德神功碑樓北面為七孔橋,是陵區(qū)最大的橋梁。橋北有5對石像生,分別為獅子、大象、駿馬和文臣、武將。 繞過作為影壁的蜘蛛山,穿過龍鳳門,一組富麗堂皇的宮殿區(qū)便展現(xiàn)開來。近處是神道碑亭。3座三孔石橋并排跨過小河。橋北東側(cè)為神廚庫、井亭。廣場北面平臺上有東西朝房各5間,東西守護班房各3間。

進隆恩門,門內(nèi)左右各有焚帛爐一座,爐高4m,長3m,寬2.13m。正殿為隆恩殿,面闊5間,進深3間,重檐歇山式,頂覆黃琉璃瓦,下檐重昂,上檐單翹。明柱瀝粉貼金包裹,殿頂有旋子彩畫,梁枋上裝飾金線大點金,枋心彩畫是“江山一統(tǒng)”和“普照乾坤”。左右為東西配殿。隆恩殿后是三座門、二柱門、石祭臺、方城、明樓。方城呈正方形,長、寬各20.55m,高15.4m。明樓位于方城臺面正中,重檐歇山頂。從明樓有馬道通往寶城,寶城上部為寶頂,下部為地宮。

進隆恩門,門內(nèi)左右各有焚帛爐一座,爐高4m,長3m,寬2.13m。正殿為隆恩殿,面闊5間,進深3間,重檐歇山式,頂覆黃琉璃瓦,下檐重昂,上檐單翹。明柱瀝粉貼金包裹,殿頂有旋子彩畫,梁枋上裝飾金線大點金,枋心彩畫是“江山一統(tǒng)”和“普照乾坤”。左右為東西配殿。隆恩殿后是三座門、二柱門、石祭臺、方城、明樓。方城呈正方形,長、寬各20.55m,高15.4m。明樓位于方城臺面正中,重檐歇山頂。從明樓有馬道通往寶城,寶城上部為寶頂,下部為地宮。

太平峪之所以被清代皇帝選為萬年吉地,主要在于它合陰陽適宜之形制。端莊秀麗的元寶山作為陵寢的朝山位于大紅門前方;蜿蜒逶迤的九龍、九鳳山分列于大紅門兩側(cè),近侍拱衛(wèi);連綿起伏的永寧山如巨龍橫臥中原屏立于陵寢之后,成為聚攏生氣的靠山。這些山川形勝均為天造地設(shè),自然成趣。清代建筑學家遵照“陵制與山水相稱”的理論,巧奪天工,把一座座門、坊、碑亭、殿宇、橋梁適宜有序地建造于群山拱衛(wèi)、河流縈繞的闊坪之地,整體布局充滿了傳統(tǒng)的理性尊嚴,使“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太平峪之所以被清代皇帝選為萬年吉地,主要在于它合陰陽適宜之形制。端莊秀麗的元寶山作為陵寢的朝山位于大紅門前方;蜿蜒逶迤的九龍、九鳳山分列于大紅門兩側(cè),近侍拱衛(wèi);連綿起伏的永寧山如巨龍橫臥中原屏立于陵寢之后,成為聚攏生氣的靠山。這些山川形勝均為天造地設(shè),自然成趣。清代建筑學家遵照“陵制與山水相稱”的理論,巧奪天工,把一座座門、坊、碑亭、殿宇、橋梁適宜有序地建造于群山拱衛(wèi)、河流縈繞的闊坪之地,整體布局充滿了傳統(tǒng)的理性尊嚴,使“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清西陵

清西陵

清西陵

崇陵是清德宗載湉(光緒皇帝)的陵寢,位于清西陵的金龍峪。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始建,1915年竣工。崇陵地宮內(nèi)安葬著光緒皇帝和孝定景皇后(隆;屎螅

崇陵是清德宗載湉(光緒皇帝)的陵寢,位于清西陵的金龍峪。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始建,1915年竣工。崇陵地宮內(nèi)安葬著光緒皇帝和孝定景皇后(隆;屎螅。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月,光緒皇帝侍奉慈禧太后謁西陵時選定金龍峪為其萬年吉地。當時,清王朝正面臨著深重的內(nèi)憂外患,加之皇帝和太后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慈禧專權(quán),以至陵墓一直未能動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皇帝在幽禁中死去,因尚未建陵,其梓宮暫安在景山觀德殿。宣統(tǒng)元年三月,又移至清西陵梁各莊行宮停放。一起一落,共耗銀438,400兩。宣統(tǒng)元年(1909年)開始營建崇陵。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月,光緒皇帝侍奉慈禧太后謁西陵時選定金龍峪為其萬年吉地。當時,清王朝正面臨著深重的內(nèi)憂外患,加之皇帝和太后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慈禧專權(quán),以至陵墓一直未能動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皇帝在幽禁中死去,因尚未建陵,其梓宮暫安在景山觀德殿。宣統(tǒng)元年三月,又移至清西陵梁各莊行宮停放。一起一落,共耗銀438,400兩。宣統(tǒng)元年(1909年)開始營建崇陵。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崇陵工程尚未過半,宣統(tǒng)皇帝退位時向民國政府提出優(yōu)待條件,其中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jīng)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碑敃r南京臨時政府的議和代表伍廷芳和各省督應(yīng)允了這些條件,立即撥款趕修崇陵。1913年崇陵地宮先期建成,光緒皇帝的梓宮才奉安于此,同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時葬入。1915年陵寢工程全部完成。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崇陵工程尚未過半,宣統(tǒng)皇帝退位時向民國政府提出優(yōu)待條件,其中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jīng)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碑敃r南京臨時政府的議和代表伍廷芳和各省督應(yīng)允了這些條件,立即撥款趕修崇陵。1913年崇陵地宮先期建成,光緒皇帝的梓宮才奉安于此,同年病逝的隆;屎笠餐瑫r葬入。1915年陵寢工程全部完成。

崇陵陵制是參照惠陵設(shè)計建造的,建筑規(guī)模上雖不如泰陵宏偉,卻有其獨到之處。其隆恩殿的木結(jié)構(gòu)均為名貴的梴楠木,質(zhì)地堅硬,如銅似鐵,被譽為“銅梁鐵柱”。殿內(nèi)四根明柱瀝粉貼金,底部飾海水江涯圖案,柱身飾金龍一條盤繞而上,富麗堂皇。地宮內(nèi)鑿有14個水眼與龍須溝相通,每座宮殿基部有5尺寬的散水,這些設(shè)施增強了崇陵的排水功能。

崇陵陵制是參照惠陵設(shè)計建造的,建筑規(guī)模上雖不如泰陵宏偉,卻有其獨到之處。其隆恩殿的木結(jié)構(gòu)均為名貴的梴楠木,質(zhì)地堅硬,如銅似鐵,被譽為“銅梁鐵柱”。殿內(nèi)四根明柱瀝粉貼金,底部飾海水江涯圖案,柱身飾金龍一條盤繞而上,富麗堂皇。地宮內(nèi)鑿有14個水眼與龍須溝相通,每座宮殿基部有5尺寬的散水,這些設(shè)施增強了崇陵的排水功能。

地宮為四門九券、無梁無柱的石結(jié)構(gòu)建筑,墓道全長63.19m。四道石門上分別雕刻八大菩薩立像。金券內(nèi)的寶床正中停放著光緒皇帝的梓宮,隆;屎蟮蔫鲗m居左。由于經(jīng)費困難,崇陵工程中沒有植樹項目。崇陵建成后,清廷遺老梁鼎芬激勵皇室后裔捐資,為崇陵栽植松、柏、楓、楊等樹40,601棵。三座門內(nèi)栽有18棵云杉分列左右,象征十八羅漢為光緒守陵。隆恩門內(nèi)兩側(cè)、寶頂周圍植有白皮松。這些樹木已成為清代陵寢古樹名木中的珍品。

地宮為四門九券、無梁無柱的石結(jié)構(gòu)建筑,墓道全長63.19m。四道石門上分別雕刻八大菩薩立像。金券內(nèi)的寶床正中停放著光緒皇帝的梓宮,隆裕皇后的梓宮居左。由于經(jīng)費困難,崇陵工程中沒有植樹項目。崇陵建成后,清廷遺老梁鼎芬激勵皇室后裔捐資,為崇陵栽植松、柏、楓、楊等樹40,601棵。三座門內(nèi)栽有18棵云杉分列左右,象征十八羅漢為光緒守陵。隆恩門內(nèi)兩側(cè)、寶頂周圍植有白皮松。這些樹木已成為清代陵寢古樹名木中的珍品。

1938年秋,崇陵地宮被不明身份的軍隊盜掘,至今,地宮內(nèi)仍保留有當年盜墓的痕跡。

1938年秋,崇陵地宮被不明身份的軍隊盜掘,至今,地宮內(nèi)仍保留有當年盜墓的痕跡。

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將地宮清理整修,向國內(nèi)外游客開放,它是迄今為止清西陵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地下宮殿。

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將地宮清理整修,向國內(nèi)外游客開放,它是迄今為止清西陵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地下宮殿。

清西陵

清西陵

清西陵

清西陵

清西陵的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墓,位于陵區(qū)西側(cè)。

清西陵的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墓,位于陵區(qū)西側(cè)。

按照“昭穆相建”之制,嘉慶皇帝葬西陵,道光皇帝則應(yīng)葬在東陵。道光皇帝登基伊始,也曾花費7年時間在東陵寶華峪建陵,不料竣工后僅隔一年便發(fā)現(xiàn)地宮滲水。道光帝盛怒之下,將這座陵墓全部拆除,另在西陵選吉地建陵。為此不惜背負“違背祖制”的名聲。

按照“昭穆相建”之制,嘉慶皇帝葬西陵,道光皇帝則應(yīng)葬在東陵。道光皇帝登基伊始,也曾花費7年時間在東陵寶華峪建陵,不料竣工后僅隔一年便發(fā)現(xiàn)地宮滲水。道光帝盛怒之下,將這座陵墓全部拆除,另在西陵選吉地建陵。為此不惜背負“違背祖制”的名聲。

慕陵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至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寵極一時的大臣穆彰阿主持建造。選址時吸取了東陵寶華峪陵寢滲水的教訓, 選擇了高平之地龍泉峪為陵址。鑒于地勢的限制,并根據(jù) “總以地臻全美為重, 不在宮殿壯麗, 以侈觀瞻”的宗旨, 道光皇帝對慕陵的建筑規(guī)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建筑規(guī)模顯著縮小,裁撤了圣德神功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等大型建筑,僅有建筑27座, 占地3.04公頃, 比清西陵之泰陵縮小近5.3公頃。

慕陵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至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寵極一時的大臣穆彰阿主持建造。選址時吸取了東陵寶華峪陵寢滲水的教訓, 選擇了高平之地龍泉峪為陵址。鑒于地勢的限制,并根據(jù) “總以地臻全美為重, 不在宮殿壯麗, 以侈觀瞻”的宗旨, 道光皇帝對慕陵的建筑規(guī)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建筑規(guī)模顯著縮小,裁撤了圣德神功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等大型建筑,僅有建筑27座, 占地3.04公頃, 比清西陵之泰陵縮小近5.3公頃。

同時對主體建筑結(jié)構(gòu)進行了改革:地宮由傳統(tǒng)的九券四門改為四券二門, 地宮內(nèi)增設(shè)龍須溝;隆恩殿的屋頂由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改為單檐歇山頂,面闊3間,帶回廊。殿外不設(shè)石欄。月臺上裁撤了銅鶴、銅鹿,增設(shè)了石幢和石日晷;東西配殿由傳統(tǒng)的面闊5間改為面闊3間;陵寢門由三座門改為三間四柱石牌坊;隆恩門前馬槽溝上的三座三孔拱券橋改為一座三孔拱券橋,兩側(cè)各加一座五孔平橋。慕陵的建造對后世陵寢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此后的帝陵都不再建圣德神功碑樓、二柱門。

同時對主體建筑結(jié)構(gòu)進行了改革:地宮由傳統(tǒng)的九券四門改為四券二門, 地宮內(nèi)增設(shè)龍須溝;隆恩殿的屋頂由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改為單檐歇山頂,面闊3間,帶回廊。殿外不設(shè)石欄。月臺上裁撤了銅鶴、銅鹿,增設(shè)了石幢和石日晷;東西配殿由傳統(tǒng)的面闊5間改為面闊3間;陵寢門由三座門改為三間四柱石牌坊;隆恩門前馬槽溝上的三座三孔拱券橋改為一座三孔拱券橋,兩側(cè)各加一座五孔平橋。慕陵的建造對后世陵寢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此后的帝陵都不再建圣德神功碑樓、二柱門。

雖然慕陵在外觀上體現(xiàn)了“節(jié)儉”之意,但其建筑形式和材質(zhì)的使用卻異常精美。其圍墻采用磨磚對縫,干擺灌漿到頂做法;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gòu)件全部采用珍貴的金絲楠木,不飾彩畫,外露楠木本色,直接在楠木上以蠟涂燙,并在天花、雀替、槅扇、門窗上裝飾了1,318條楠木雕龍,僅隆恩殿就有雕龍1,096條。隆恩殿的每一塊天花板都是一件雕龍藝術(shù)的杰作。匠師們用高浮雕加鏤空的手法刻成在云霧中舞動俯視的游龍,龍頭突出平面達半尺多高,張口鼓腮,仿佛群龍聚會,遨游天際。

雖然慕陵在外觀上體現(xiàn)了“節(jié)儉”之意,但其建筑形式和材質(zhì)的使用卻異常精美。其圍墻采用磨磚對縫,干擺灌漿到頂做法;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gòu)件全部采用珍貴的金絲楠木,不飾彩畫,外露楠木本色,直接在楠木上以蠟涂燙,并在天花、雀替、槅扇、門窗上裝飾了1,318條楠木雕龍,僅隆恩殿就有雕龍1,096條。隆恩殿的每一塊天花板都是一件雕龍藝術(shù)的杰作。匠師們用高浮雕加鏤空的手法刻成在云霧中舞動俯視的游龍,龍頭突出平面達半尺多高,張口鼓腮,仿佛群龍聚會,遨游天際。

慕陵兩建一拆,耗銀440多萬兩,超過了西陵的任何一座陵墓。

慕陵兩建一拆,耗銀440多萬兩,超過了西陵的任何一座陵墓。

清西陵

清西陵

清西陵

清西陵

昌陵是清仁宗颙琰(嘉慶皇帝)的陵寢,位于今河北省易縣永寧山太平峪,是清西陵建成的第二座帝陵,東距泰陵0.5km,與泰陵平行走向。太平峪原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選定的陵址,后來乾隆皇帝頒布“昭穆相建”的兆葬之制,另在東陵勝水峪卜選萬年吉地,將太平峪賜予其子嘉慶。嘉慶八年(1803年)昌陵建成,葬入孝淑;屎。道光元年(1821年)嘉慶皇帝梓宮奉安昌陵。

昌陵是清仁宗颙琰(嘉慶皇帝)的陵寢,位于今河北省易縣永寧山太平峪,是清西陵建成的第二座帝陵,東距泰陵0.5km,與泰陵平行走向。太平峪原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選定的陵址,后來乾隆皇帝頒布“昭穆相建”的兆葬之制,另在東陵勝水峪卜選萬年吉地,將太平峪賜予其子嘉慶。嘉慶八年(1803年)昌陵建成,葬入孝淑;屎蟆5拦庠辏1821年)嘉慶皇帝梓宮奉安昌陵。

昌西陵是清西陵目前唯一對外開放的皇后陵,因位于昌陵西側(cè)而得名,埋葬著嘉慶皇帝的孝和;屎蟆

昌西陵是清西陵目前唯一對外開放的皇后陵,因位于昌陵西側(cè)而得名,埋葬著嘉慶皇帝的孝和;屎。

孝和;屎笊安⑽唇辏拦舛拍辏1849年)十二月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孝和與道光相繼去世,孝和的陵寢只好由她的孫皇帝咸豐建造。昌西陵的陵址本已經(jīng)道光選定在昌妃園寢以南,但未及開工就發(fā)現(xiàn)自地皮以下即有砂石,深至9尺,漸有泉水。咸豐吸取寶華峪滲水的教訓,毅然將此陵址廢除,另選昌陵西側(cè)1500米土脈高厚的望仙山為吉地,于咸豐元年(1851年)二月開工建造。

孝和;屎笊安⑽唇辏拦舛拍辏1849年)十二月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孝和與道光相繼去世,孝和的陵寢只好由她的孫皇帝咸豐建造。昌西陵的陵址本已經(jīng)道光選定在昌妃園寢以南,但未及開工就發(fā)現(xiàn)自地皮以下即有砂石,深至9尺,漸有泉水。咸豐吸取寶華峪滲水的教訓,毅然將此陵址廢除,另選昌陵西側(cè)1500米土脈高厚的望仙山為吉地,于咸豐元年(1851年)二月開工建造。

昌西陵的建筑規(guī)制極為簡約,這一方面是受慕陵建筑風格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因咸豐初年財力困頓的限制。其占地25.5畝,建造耗時18個月,用銀44萬兩,建筑僅有20座,而且其主體建筑顯著地縮減了尺寸。其規(guī)模不僅不可與泰東陵相比,即使比由妃園寢改建而成的慕東陵尚小7畝。

昌西陵的建筑規(guī)制極為簡約,這一方面是受慕陵建筑風格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因咸豐初年財力困頓的限制。其占地25.5畝,建造耗時18個月,用銀44萬兩,建筑僅有20座,而且其主體建筑顯著地縮減了尺寸。其規(guī)模不僅不可與泰東陵相比,即使比由妃園寢改建而成的慕東陵尚小7畝。

雖然昌西陵在清后陵中最為簡陋,但它卻增添了許多新內(nèi)容。首先它豐富了清代彩畫的題材,昌西陵隆恩殿的天花彩畫一改其它陵寢的三朵蓮花圖案,采用的是彩繪金鳳圖案,金鳳為金箔貼就,色澤明快,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是清代彩畫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次是在隆恩殿后有御帶河一條,上有跨橋三座,這在清代后陵中唯昌西陵獨有。

雖然昌西陵在清后陵中最為簡陋,但它卻增添了許多新內(nèi)容。首先它豐富了清代彩畫的題材,昌西陵隆恩殿的天花彩畫一改其它陵寢的三朵蓮花圖案,采用的是彩繪金鳳圖案,金鳳為金箔貼就,色澤明快,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是清代彩畫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次是在隆恩殿后有御帶河一條,上有跨橋三座,這在清代后陵中唯昌西陵獨有。

昌西陵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神奇的回音石與回音壁。寶頂前神道正中的第七塊石板即為回音石,站在上面發(fā)出聲響,地下可將聲音擴大數(shù)十倍回傳出來,好似空谷回音。環(huán)繞寶城的羅鍋墻是回音壁,人于東側(cè)細語發(fā)聲,在西側(cè)的人以耳貼墻,雖相距74米,仍可聽到東側(cè)人的聲音清晰地傳來,令人贊嘆叫絕。這種神奇的回音壁與地回聲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聲學原理與建筑布局巧妙結(jié)合的結(jié)果。環(huán)繞寶城的羅鍋墻為半圓形,因聲波的波長小于圍墻的半徑,聲波以束狀沿墻面連續(xù)反射前進,故靠墻輕聲細語時,站在遠處貼近墻面仍能聽清。

昌西陵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神奇的回音石與回音壁。寶頂前神道正中的第七塊石板即為回音石,站在上面發(fā)出聲響,地下可將聲音擴大數(shù)十倍回傳出來,好似空谷回音。環(huán)繞寶城的羅鍋墻是回音壁,人于東側(cè)細語發(fā)聲,在西側(cè)的人以耳貼墻,雖相距74米,仍可聽到東側(cè)人的聲音清晰地傳來,令人贊嘆叫絕。這種神奇的回音壁與地回聲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聲學原理與建筑布局巧妙結(jié)合的結(jié)果。環(huán)繞寶城的羅鍋墻為半圓形,因聲波的波長小于圍墻的半徑,聲波以束狀沿墻面連續(xù)反射前進,故靠墻輕聲細語時,站在遠處貼近墻面仍能聽清。

中國古建筑中迄今發(fā)現(xiàn)的回音壁只有兩處,即北京天壇回音壁和昌西陵回音壁。

中國古建筑中迄今發(fā)現(xiàn)的回音壁只有兩處,即北京天壇回音壁和昌西陵回音壁。

永福寺位于易縣清西陵東部,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專為陵寢祭祀設(shè)置。

永福寺位于易縣清西陵東部,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專為陵寢祭祀設(shè)置。

永福寺坐北面南,依地勢前低后高,層次分明。山門內(nèi)依次有鐘鼓二樓、前殿、牌坊、碑樓,碑文記述了永福寺興建經(jīng)過及用途。碑樓后的中殿為主殿,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shù)顑?nèi)兩側(cè)設(shè)有佛壇。

永福寺坐北面南,依地勢前低后高,層次分明。山門內(nèi)依次有鐘鼓二樓、前殿、牌坊、碑樓,碑文記述了永福寺興建經(jīng)過及用途。碑樓后的中殿為主殿,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shù)顑?nèi)兩側(cè)設(shè)有佛壇。

中殿之后有踏跺上月臺,臺上建有后樓,高2層,據(jù)說是放經(jīng)卷之處。寺東西兩側(cè)各有一組建筑,為-居住之處。整個寺院主要殿宇均為黃色琉璃瓦頂,余為布瓦頂。黃灰瓦頂、紅色院墻,掩映于蒼松之間,高低錯落,顯示出一幅幽靜壯觀的古剎風光。

中殿之后有踏跺上月臺,臺上建有后樓,高2層,據(jù)說是放經(jīng)卷之處。寺東西兩側(cè)各有一組建筑,為-居住之處。整個寺院主要殿宇均為黃色琉璃瓦頂,余為布瓦頂。黃灰瓦頂、紅色院墻,掩映于蒼松之間,高低錯落,顯示出一幅幽靜壯觀的古剎風光。

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標志著這組古老的建筑群又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她的價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200l年1月9日,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清西陵的所有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以及周邊環(huán)境已成為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財富。

清西陵,這顆鑲嵌中國版圖上的古建筑藝術(shù)明珠,為我們留下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實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西陵鎮(zhèn):西陵鎮(zhèn)(XilingZhen)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西北部,距縣城18.5千米。津同公路過境。鎮(zhèn)政府駐五道河村。面積81平方千米,轄17個行政村。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西陵坐落于此。建有東旯旮烈士陵園,地下埋有解放戰(zhàn)爭時期門墩子山戰(zhàn)斗中犧牲的烈士遺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陵鎮(zhèn)位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5A”級景區(qū)——清西陵腹地,距保定市95公里,距北京13…… 西陵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巡游足跡之河北(清皇陵線)

·第35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20年01月)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目山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