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曲靖市 > 富源縣旅游

中山禮堂及文廟建筑群

[移動版] [查看地圖]
中山禮堂及文廟建筑群
中山禮堂及文廟建筑群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禮堂位于富源縣人民政府大樓東北50米處太和街中段北側。禮堂坐北向南,占地面積660平方米。

禮堂建在一石臺基上,四周設條石臺階可通達室內。南面(正面)11踩、東面13踩、西北兩面則為3踩。現(xiàn)存建筑為重檐磚石木結構,共3層。一層墻體為五面石砌筑,二層用青磚砌筑,三層以木板裝修。建筑通面闊15.6米、進深35.6米、高13.3米。建筑南、北兩面均附設攢尖頂檢閱臺,檢閱臺二層設尋杖木質護欄。建筑正面大門為歐式石質月拱門,門上方浮雕孫中山先生半身像,像左右兩邊陰刻“忠孝仁愛,信義和平”8字,背面橫刻儒家經(jīng)典“禮、樂、射、御、書、數(shù)”6字。檢閱臺臺明前石柱為青石方形,花瓶式石柱礎下置蓮花式石座。臺明左邊的方形石柱東西面刻“從容乎疆場之上,沉潛于仁義之中”題句,落款因受損待考;北面刻“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題句,落款“孫文題,陳雪屏書”。臺明右邊石柱西面刻“窮理于事物始生之處,研幾于心意初動之時”題句(20世紀60年代被毀),落款“中華民國十二年一月孫文題”;北面刻“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則可以治天下”題句,落款“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三月三日,清溪中學成立三周年紀念”。2根石柱內側分別刻有“鳴鳳朝陽涫榖邊關升勝境,鐘靈毓秀鶯歌廣廈蔚人文”和“帝黌作學宮更增輝清溪白馬,育德兼開智庶康乎滄海弘揚”楹聯(lián)2副。上副楹聯(lián)落款“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冬,云南教育廳廳長龔自知題,西南聯(lián)大教授陳雪屏書”;下幅楹聯(lián)落款“謝顯琳作、陳雪屏書”。大門兩邊門柱石基為奠基石刻,左邊橫書陽刻“磐石千年”4字,落款為“平彝中山禮堂奠基紀念,縣長彭立銓題,第六雙七紀念日”;右邊上行橫刻“中山禮堂奠基紀念”,中間橫刻“同心協(xié)力”4字,落款“工程委員會,清溪中小學同人恭刻,‘七七’六周年,孫文”及印章。禮堂內一層為大廳,北端設戲(講、會)臺,大廳寬大通明,可容納300余人;二層前后兩端均設月臺,正面墻上右起左行橫刻草書“高明光大”4個鎏金大字。二層置回廊,設高0.8米的羅漢尋杖木質護欄,窗均為木格方框玻璃窗。三樓為一敞廳,現(xiàn)為文物陳列室。

中山禮堂是1943年為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六周年建蓋。自建成至今,曾做過多種用途。1945~1949年為清溪中學使用,中山先生半身石刻畫像及奠基石石刻文字用砂灰覆蓋。1950~1978年為地方糧食倉庫。20世紀60年代,中山禮堂建筑因所處位置較高,坐落地段屬多雷區(qū),曾多次遭雷擊,故將原建三重檐四層樓房的頂層拆除。1978~1990年為富源縣文化演出場所及中共富源縣委會堂使用。1995年劃歸富源縣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2002年為保護建筑及周邊環(huán)境風貌,富源縣人民政府下令將中山禮堂周圍所有現(xiàn)代建筑全部拆除,并將中學教師宿舍、縣文化局機關辦公室、圖書館等單位全部搬出。1997年以來,省級文物部門和地方政府先后兩次對建筑進行較大維修。2005年將三樓建成文物陳列室并免費對外開放。

中山禮堂傳承了傳統(tǒng)建筑的精髓,既保持了中華民國時期建筑古雅、簡潔的獨特藝術風格,又吸收采用了歐式建筑清麗高雅的營造樣式,是中華民國時期建筑的精品代表作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1998年11月,中山禮堂及文廟建筑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陳裕清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