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南平市 > 延平區(qū)旅游

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碑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碑
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碑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劍州州學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元佑年間(1086—1094)郡守王汝舟加以擴建。建炎四年毀于戰(zhàn)火,紹興二年(1132)郡守劉子翼徙建于郡西龍津館,紹興十五年郡守路采遷回舊所重建,于紹興十七年夏落成,七月十六日撰成《南劍州重建州學記》,張致遠撰文,張致遠,沙縣人,宣和三年進士,歷任殿中侍御史,戶部侍郎,給事中等職。羅薦可書寫,陳師孟(南劍州州學教授)立石。

《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碑為石龜馱青石雕碑,今存于南平二中校園內(nèi),該碑高3.125米,寬1.64米。碑額雙行豎寫篆書“南劍州重建州學記”8個大字,全碑連額共1121字。碑文論述了南平是個山川秀麗人才輩出的地方。記載重建州學過程,盛贊舊州學培養(yǎng)眾多人才,縱談儒學發(fā)展歷史,抨擊當時社會輕浮淺薄、追逐勢利的風氣,希望復興學校,推行教化,以匡時弊。這是研究州學教育和地方歷史的珍貴資料。

據(jù)《福建通志》嘉靖《延平府志》《南平縣志》等記載,南劍州州學是以官辦形式創(chuàng)辦的,設(shè)置學田,以助學子,這所州學的設(shè)立是“獨先于天下”的。

據(jù)《嘉靖延平府志》記載:“府儒學在郡治后西山之巔……宋天圣三年守曹修古始建!庇謸(jù)元朝翰林學士虞集《延平路新修宣圣廟記》記載:“南劍天圣乙丑守臣曹修古始建州學于西山之巔。慶歷癸未天下始皆立學,而是邦之學先廿年成矣!

從《宋史》記載,宋朝州縣立學開始于1044年,“慶歷四年(1044)……三月……乙亥,昭天下州縣立學,更定科舉法……!薄叭首趹c歷四年詔諸路、州、軍、監(jiān)各令立學,學者二百人以上,許更置縣學。自是,州郡無不有學!

南劍州州學創(chuàng)建后,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棟梁之才。據(jù)嘉靖《延平府志》記載:南劍州州學創(chuàng)辦后的一百年間,朝廷共招考進士37傍,有222名南劍州考生得中進士,其中建炎戊申(1128)李易榜竟有17人得中進士,為天下所矚目,這一時期成為南平歷史上罕見的文化昌盛時期。

元朝至順二年(1331)總管文富在州學立圣賢像,作敷教廳。明洪武二年(1369)知府唐鐸改殿后講堂曰“明倫堂”,左右二齋曰“尊賢”“尚友”,以舊寶章樓下中廳為“會文堂”,左右二齋曰“存心”“養(yǎng)性”。成化九年(1473)知府盛禺進行改擴,明倫堂南面正對文筆峰,建文奎閣、興賢門。弘治五年(1492)知府蘇章在會文堂故址建閣,復名寶章,并在閣下設(shè)立“道南師友之堂”,祭祀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先生。

嘉靖二十六年(1547)延平府學的學生征得巡按金城啼學副使周琉的同意,將府學遷移至龍金館故址,萬歷二十八年復遷回。萬歷三十九年(1611)巡按陸夢祖令知府倪朝賓將府學遷至紫云閣。

天啟五年(1625)知府項維聰再遷原址,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知府范光陽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知府胡寶琳倡修,中為大成殿,翼為兩廡,前為大成門,外為泮池,廟右為崇圣祠,廟左為明倫堂。

南劍州州學,歷數(shù)百載蒼桑,原來州學、府學舊貌已不可追尋,其故址現(xiàn)在為南平二中。

1961年,《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碑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建亭建碑妥為保護,碑亭高7米,4米見方,花崗巖混泥土結(jié)構(gòu),飛檐琉璃瓦面,攢尖葫蘆頂,碑亭上方懸掛“宋碑亭”匾額,亭柱楹聯(lián)為“獨先天下興州學,屹立西山勵后賢!焙笾郝(lián)為“遙望雙溪入海,仰觀九迭摩云。”字跡剛勁、灑脫,均為當代著名書法家沈覲壽手書。

附:《南劍州重建州學記》

延平郡治,當七閩之沖,而舊學跨西山,特踞形勝。九龍、雙旌、演仙、文筆諸峰,皆秀拔摩云,環(huán)顧如列屏障。建、劍二水,會而南流。風雨晦瞑,神物吼躍。潭靜天開,想紫光猶隱隱牛斗間。異時,偉人輩出,其冠巍科、躋膴仕,術(shù)業(yè)足以師世。循良忠烈,足以動宸極,而猒紳笏者相望也。

建炎初,潰軍突至,一昔灰燼,遂夷為閱武之場。頃歲改卜,乃喧卑近市,故老不以為便。遭時右文,圣天子優(yōu)游翰簡,親寫經(jīng)傳,從師臣之請,攽石本于四方。銀鉤鳳翥,燦煥星日,所以幸多士者甚渥,爰建杰閣而珍藏之。于是,人益以學宮為弗稱,而復故之議決矣。太守宋城路公采,參訂輿論,慨然有意乎此。會漕使行郡,乃以教授陳師孟所與士子之隸業(yè)者,合詞以請,得緡錢幾二千萬。經(jīng)始于紹興乙丑之秋。凡是,胥占規(guī)橅罔不善,掄材選工罔不精。路公改除,而太守大梁鄭公椿年以賢相家風,治先教化;下車未幾,棠陰晝靜;熊軾戾止,趨工罙峻,故期而告成。殿閣堂廡,雄麗軒豁,十齋南向,窗幾明凈,雖筦庫湢室,皆視昔為逾侈。嚴嚴翼翼,人以溪山之勝、輪奐之美,炎州所未見也。

歲在丁卯夏六月庚申,教授率生徒入新學,舍菜于先圣,升降贊拜,觀者咸說。越日,公即而落之,以書抵致遠曰:“鄉(xiāng)校成,不可以無述,且聞有宿諾矣!敝逻h自束發(fā)已,游息于斯,固嘗惜其廢而幸其復,敢辭不能?永惟三代而上,言治者本教養(yǎng)之誠,而庠序因以設(shè);三代而下,存學校虛名而亡教養(yǎng)之意。戰(zhàn)國并爭,處士橫議,鄭欲毀鄉(xiāng)校,而秦遂焚詩書。漢興,諸儒自以經(jīng)籍相授,素木瓠葉,行禮于私家。至公孫丞相,甫為之制,其察于二千石者,皆詣太常受業(yè),鄉(xiāng)里無素養(yǎng)。厥后,議者謂:“孔子布衣,養(yǎng)徒三千,今天子太學弟子少!奔丛鰡T如其數(shù)。東漢之季,太學生至三萬人。終唐之世,六館為盛。蓋郡國不皆立制度,而教養(yǎng)之法廢;徒眩眾飾時,為目前具耳。獨文翁在蜀,韓愈在潮,以教化自任,歷千數(shù)百歲,文物光明,人到于今受其賜。我圣主以經(jīng)術(shù)示之好,俾郡縣職事者咸列于學官,復賢良孝弟之科,講飲酒鄉(xiāng)射之禮。其有行藝中程者,三歲大比,歌《鹿鳴》而送之。訚訚濟濟,有三代之風。學者去澳渫,居高明,相與講習以為說,懿文德以待用。又有如文、韓者為之勸,其于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之要,逮夫出處云為,俯仰而無愧。則西漢之經(jīng)術(shù),東漢之名節(jié),猶以為有憾,顧所成就,卓絕何如哉。噫!師弟子分不嚴,朋友之道缺甚矣。稚壯改其度,(勢)利(奪)其守,曾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友。豈士大夫其智反不能及;殆昔有而今亡也;未窮其技,意輕而詆倍者多矣。師非其所尊,友非其所畏,肆口而評古今,率意而議臧不,將誰使正之?夫惟學校修,則尚師友;師友正,則人倫明;人倫明,則風俗美。故既敘其建□次第,又緝綴所嘗習知而為衿佩所通患者,以附于后,庶幾其益勉旃。

秋七月既望,郡人、左朝請大夫、充顯謨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賜紫金魚袋張致遠記?と恕⒆蟪⒗、新差權(quán)知筠州軍州主管學事、借紫金魚袋羅薦可書。

延伸閱讀: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總工會舊址(劉少奇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