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鄧華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北京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西齋堂村聶家大院,屬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7年11月,晉察冀軍區(qū)成立后,立即命令第一支隊政委鄧華率第一支隊第三大隊開辟平西,建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準備冀東暴-動-。1938年2月,鄧華率第三大隊從淶源出發(fā),經淶水縣的板城、涿縣的野三坡進入平西齋堂川。鄧華司令部就設在西齋堂村聶家大院。鄧支隊在東齋堂村建立了京郊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宛平縣政府。不久,又建立了中共地方組織——平西地方工作委員會。并在此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平西根據(jù)地由此向周邊地區(qū)蔓延發(fā)展。在西北方向,鄧支隊第一營連克懷來的礬山堡、蔚縣的桃花堡和淶水的金水口等敵人據(jù)點;第二營直逼房山的坨里車站,迫使十幾名-攜械投誠,維持會被一舉摧毀;在紫石口建立了房淶涿聯(lián)合縣政府;在謝家堡建立了宣涿懷聯(lián)合縣政府。隨后,鄧支隊又襲擊門頭溝,攻打南口、高崖口,平息大村事變。5月,宋(時輪)支隊由雁北經蔚縣桃花堡進入齋堂川與鄧支隊會合,組建了八路軍第四縱隊。6月,宋、鄧支隊挺進冀東,五支隊接防齋堂川。10月,鄧華率部隊從冀東返回齋堂地區(qū),其主要工作方針是,由東南向西擴展,使平西與邊區(qū)聯(lián)成一片,鞏固擴大平西抗日根據(jù)地。為此,鄧華率隊回平西后,首先收復了東西齋堂、上下清水、馬欄、軍響、杜家莊、青白口等重要村莊。并以此為依托,先后打開了三坡區(qū)、房山九區(qū)、江水河地區(qū),并消滅了當?shù)氐姆磩用駡F,恢復并擴大了平西的版圖。與此同時,開展了建黨、建政、發(fā)動群眾等工作,初步建立以齋堂川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據(jù)地。
鄧華司令部舊址——聶家大院,為清代民間建筑,坐北朝南,呈長方型,長約40米,寬約20米,原建筑現(xiàn)僅存門樓,其余為后來改建。
信息來源:區(qū)檔案局
西齋堂村:西齋堂村位于109國道83.5公里北側50米處,地域總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8畝,林地500畝,耕地全部是旱地。 主要物產為玉米、谷子,盛產煤炭。主要特產為畫眉石。西齋堂村出產畫眉石,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 …… 西齋堂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