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書院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惠福東路389號,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當時廣州府、肇慶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資建造的合族祠,為參與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廣州城參加科舉考試、辦理訴訟、繳納賦稅等事務(wù)時提供居所。
青云書院原為廣三路,三間三進,現(xiàn)僅存中路建筑,整座建筑坐北向南,青磚墻、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占地面積有449平方米,木雕異形梁架仍保存較好。據(jù)傳,光緒進士梁士詒年輕時曾在此讀書,他后來被授翰林院編修,曾參與袁世凱脅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動,任袁世凱總統(tǒng)府秘書長、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北洋政府國務(wù)總理等職務(wù)。
進入民國,廣州市政府當局致力于廣州的市政建設(shè),加快了市區(qū)馬路拓寬與建設(shè)的步伐,而青云書院就位居馬路開拆范圍之內(nèi)。“求通不求直”,民國七年(1918),廣州市拆城墻開馬路,規(guī)劃新建的維新路(今起義路)要穿越千頃書院和毗鄰的青云書院(先賢千乘侯祠),直抵珠江邊。當時梁士詒和梁啟超電告廣東政府,要求保留“梁千乘侯祠”,最后得以保留。民國九年(1920),青云書院在與市政局力爭無效的情況下,被拆毀割讓包括西齋昌后堂三大座在內(nèi)將近一半的面積。
青云書院由于建造年久,又疏于管理,屋頂雜草叢生,損壞嚴重。近年,廣州市越秀區(qū)政府對該書院進行全面修復(fù)。據(jù)史料,青云書院屬于北京路書院群一部分,歷史上,越秀區(qū)轄區(qū)內(nèi)、北京路步行街的清代書院群是培養(yǎng)英才俊彥的搖籃,曾為廣府教育譜寫出一段華麗篇章。當年以廣州府衙為圓心,半徑為公里的范圍內(nèi)(3.2平方公里),集中了3個學(xué)宮,5所省級書院,1所府級書院,2所縣級書院,數(shù)百間宗族祠書院。這些書院成為國內(nèi)罕見的高密度的歷史人文景觀。據(jù)《廣州越秀古書院》記載,清代廣州書院在數(shù)量上居全國之首。
大常村:大常村地處晉中平川,清徐縣集義鄉(xiāng)東南角,東與榆次區(qū)車輞接壤,南與太谷縣南莊隔河相望,是集義鄉(xiāng)第二大村。全村現(xiàn)有戶數(shù)為858戶,人口2889人,其中男有1442人,女1447人,黨支部1個,黨小組8個,村民小組8個,黨員98名,現(xiàn)有村民代表26名。全村耕地面積為5610畝,糧食播種面積為4230畝,蔬菜播種面積為4200畝,截止2010年,糧食總產(chǎn)量為1541…… 大常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斺偓姘煎墰缁鏁愭径瀣幍闁诲孩绋掑玻鍧楁儗鐎n剛纾兼い鏇炴鐎氾拷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箠閹剧粯鍋ら柕濞炬櫅閸ㄥ倸鈹戦崒娑欏仩闁逞屽墮閹虫﹢寮崒鐐村仼鐎光偓閳ь剟骞婂┑鍡忔斀闁绘劖娼欓悘锔姐亜閺囧棗娲﹂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