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中市 > 平遙縣旅游

清虛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清虛觀
清虛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虛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平遙古城內最大的一座道觀。它始建于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前后三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法排列著:牌樓、過殿、龍虎殿、純陽宮、三清殿最后還有玉皇閣。

首先看到的這座殿是龍虎殿,此殿頂采用青灰色間背瓦和琉璃相間而成,顯得清麗而不俗氣,檐下還有“太平興國觀”的題匾。此殿用材古樸,柱子粗壯高大,殿下青龍和白虎兩尊塑像高達4米,是道家所研究的四方神之二,也是山門的守護神,他們手持兵器,氣勢非常威嚴,好像凡是對道教有半點不規(guī)雜念的人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這兩尊塑像,據(jù)專家考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他們面部圓潤,衣紋厚重,并且在雕塑上武士所講究的三位一體也處理得也恰到好處,分別采用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懸雕的手法塑而成。

龍虎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四角采用懸梁吊柱的手法建造而成。

清虛觀的山門,也是正門。“山門”在道家的眼中象征的是“三界”,進入山門,即為跳出三界,不再受世俗的煩惱,可以專心致志地-了。清虛觀的建筑布局是南北縱向,東西廂房各十一間,并配有耳殿。這些廂房和殿堂里原供奉著道家的各位神仙,解放后被毀掉。現(xiàn)在利用空間成立了平遙縣博物館,除原有的道教留存外,還增設了平遙歷史部分展和各種文物珍品展。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繼承了巫術、儒家、墨家、道家、陰陽五行,并吸了外來的佛教“摩尼”教,形成了廣博多彩的藝術宗教。

道教是世界宗教體系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宗教。佛教提倡來生,基督教提倡崇拜上帝,而道教則追求長生不老,并且還大膽地提倡與天地同生,與日月同輝,與天地齊壽的思想。道教提倡自我完善的道德與健身方法,他不承認神,承認的是人去-,以求得生存。

中院正中這座主建筑是純陽宮。里面供奉著北五祖派祖師爺-呂洞賓,(即姓呂名巖號純陽子)唐末五代時期著名的道士山西永濟人,傳說他在年少時曾熟讀經(jīng)史,但考了幾次進士都沒有考中,以后便浪跡江湖,有一天他在長安喝酒時遇見了鐘離權,授予他延命之術。那么,為什么要所“呂洞賓”高高地供奉在清虛觀呢?在這里還有一個傳說:

在清朝的時候,有一天,清虛觀來了一位老人,他的樣子和行為非常古怪,道士們便把這一事情告訴了道長。當?shù)篱L出來后,這位老人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經(jīng)主持仔細盤問后,覺得這個人很像呂洞賓,卻不敢確定。事后,在清虛觀后院的玉皇閣頂上發(fā)現(xiàn)了五個字:“一心二人仁”,經(jīng)道長辨認筆跡,無疑是呂洞賓的,這樣看來呂洞賓確實在清虛觀顯過靈,于是,當朝的知縣蔡良茂便在清虛觀牌樓的正面手書了“清虛仙足跡”的牌匾,并由此被列入我縣十二景之一。呂仙是集詩仙、劍仙、酒仙子一體的神仙,他為百姓除惡安良治病消災,故而百姓非常尊敬他,便把他高高的奉在上面,各位請看神龕內面目慈祥,鳳目朝天,頭戴純陽巾,衣著黃衫寬袍,一副神仙模樣。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四日是呂祖的誕辰,這一天香客熙攘,眾多的善男信女都前來供奉呂祖,祈求得到他的保佑,感受他的慈悲的靈氣,年復一年,天長日久就成了清虛觀的廟會。在光緒皇帝和慈祥太后奔赴走長安路經(jīng)平遙時,還曾來到清虛觀,他們不僅拜了呂洞賓,還測了字,希望來年有一個好年景。

穿過純陽宮便是清虛觀的正殿-三清殿,為明代建筑。殿里供奉著道教的三位最高宗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教認為“三清”是“道”在三個不同時期的化身,天清元始天尊主宰陰陽未判的混沌的時期,上清靈寶天尊主宰陰陽始判天地形成的時期,太清道德天尊主宰萬物生成時期(也有一種說法:說三清真人是老子的化身,傳說是老子為了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他,便一氣化為三清)。這三尊塑像是以木頭為支架,外面包泥塑而成,高達四米,此時是正在說法的樣子,并且道裝上還涂著一層金,衣紋非常自然,有一種飄飄欲動的感覺,其造型軀干碩長,肌膚豐富,形貌典雅,表情和藹,姿態(tài)凝重,給人一種神秘玄妙的感覺。三清神像周圍原供奉著二十八星宿,后被毀壞,現(xiàn)供奉著二十多尊木雕像。這些木雕像采用圓雕立體的手法雕刻而成,屬于道教體裁,為宋元風格,其作品面部表情生動、傳神、細膩是一種比較接近世俗,人情味較濃的造型藝術,所塑人物比例協(xié)調、面部表情生動,動作的搭配和衣紋線條都非常準確。

殿內有一塊很特殊的碑叫透靈碑,也稱漢碑,在碑的下面有用蒙文寫的二十行字,主要內容是頌揚元代之初成吉思汗等四位皇帝的豐功偉績。背面為漢文,記載了修筑清虛觀的布施情況,這塊碑是研究蒙古文化歷史極珍貴的實物。另外一種說法,這塊碑極有靈性,每當陰天下雨時,這塊碑會滲出水珠,所以叫“透靈碑”,東西廊院內詳述了從4億年前到1911年平遙的發(fā)展史。

第一展室: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境內深刻的文化遺存,是三晉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從有人類始祖在這里勞動生息以來,就已烙上了厚重的文化印跡,許多的史實和文物印跡足以說明一點。

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平遙繁衍生息了。這幅地圖便是新石器時-古遺址分布圖,上面有馬家窯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在平遙縣境內也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下面這些石器和陶器是在平遙縣的嬰溪村、北依澗村、郭休村出土的仰韶文化的標本。仰韶文化曾一度稱彩陶文化,一般用灰色和暗紅色作底色,且還有各種圖案。龍山文化標本是在平遙縣卜宜村喬家山、梁坡底村出土的,這個時候的古人類制造出的陶器已經(jīng)比原先有了較大的進步,且他們這時已學會了兩次打制、磨制成形的陶器,這個時候的石器比原先形狀完整,刀刃也比較鋒利,從這些遺址文化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型可看出當時生活在平遙的古人類這著欽毛飲血、鉆木取火的穴居(半穴居)的原始生活,也說明人類在不斷進步。

到了公元前四、五千前左右,原始人類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傳說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黃帝以后,黃河流域先后又出現(xiàn)了堯、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當時,山西是堯的封地,這塊地圖便是堯當時的活動區(qū)域圖,從這幅圖可明顯看出堯當時經(jīng)常在今天的太原、祁縣、平遙、臨汾一帶活動。堯,號陶唐氏,平遙和堯有著密切的關系,堯在當年把他的號陶字給了今天的平遙,把唐封給了太原,所以平遙和陶是有歷史依據(jù)的,從此便有了它的第一個地名-“古陶”。

當時部落聯(lián)盟首領是推選出來的,歷史上叫“禪讓制”,但到了公元前21世紀禹的兒子啟利用已得的權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社會,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夏、商、周是我國奴隸社會王朝體系的開端,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人類空前未有的高度文化!拔淖、青銅器、城堡”便是三代文明的象征。

在平遙喬家山、卜宜、梁坡底也發(fā)現(xiàn)了三代文化遺址,這些文化遺址的發(fā)現(xiàn)是縣域人類活動延續(xù)的實物資料,而且對探索夏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周朝時候,這個朝代比較衰弱一點,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經(jīng)常侵撓南面。到了公元前827年-728年,周宣王姬靜派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出于軍事防御而在平遙城修筑了西面到北面的夯土墻,古城人民為了紀念尹吉甫便在下東門的城墻上修筑了一座尹吉甫點將臺,并把他的墓建在東門外。

歷史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了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大變革時代。在春秋時代,山西是晉國的封地,這個階段平遙的名稱改為中都,那么在公元前504年時候,晉平公把齊國使臣陳無宇扣壓在中都,從此揭開了晉齊中原爭霸的局面;到了戰(zhàn)國時期,“韓、趙、魏”三國分“晉”史稱“三晉”,山西在這個時候就有了三晉文化,在這個時候,平遙屬于趙國的領地,這個階段也是七雄并立的局面;戰(zhàn)國后期,秦國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他不斷兼并各鄰國的土地,在《史記》中記載著,在公元前361年秦軍攻取趙中都、西陽一帶,即今天的平定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終于滅掉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

第二展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且統(tǒng)一了貸幣、文字和度量衡,建立了郡、縣制,進入了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高峰。

在西漢時,郡縣制下的平遙古城分中都縣和京陵城。中都縣的原址在今天的“雙林寺”一帶,“史記”載,在高祖十一年的春天,漢高祖劉邦打敗了陳稀叛亂軍隊,平定了山西全境,高祖便把他的兒子劉恒立為山西的代王,當時劉恒的王都就設在平邑的中都縣。漢高祖的一名大將灌的大將曾在平邑的嬰溪村一帶駐守,后人為紀念他便在嬰溪修了一座灌嬰廟(傳說在那里求雨非常靈驗)

漢武帝北巡的時候,曾駕臨于中都,當他站在宮殿上看到四周放射光芒時,非常高興,認為是吉祥高照的意思,便下令把中都所有犯死罪的人都免了死罪。

“京陵城”原址在今縣城東閆良莊村一帶,漢順帝年代,我國北面的匈奴族經(jīng)常騷撓“并、梁(涼)、幽、冀”四州。順帝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便把他的子民遷于并州中部的汾河一帶,當時平遙的西王智也有遷過來的少數(shù):羌族、來族,一直生息下來。在距縣城東南30華里的地方,建起了“羅城”、“來城”、“羌城”。

發(fā)展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階段,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人民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痛苦。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不少崇尚清淡玄學思想家,“三孫”就是兩晉的代表人物“孫楚、孫盛、孫綽”。值得一提的是:這三位代表人物都是中都人,人稱“中都三孫”。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在公元前四、五千年時稱為古陶;春秋戰(zhàn)國改為“中都”;在漢代設立中都、京陵兩縣;到了公元398年,廢京陵城,把中都縣改為平陶縣;424年太武帝繼位,為避諱太武帝“拓拔燾”的“燾”字,便把平陶改為平遙,一直沿用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在南北朝,也是佛教的興盛時期,在部分寺廟開始雕刻大型的佛教體裁內容,在我縣的城鄉(xiāng)寺廟里,同樣保存了這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隋唐兩代,國泰民安,經(jīng)濟繁榮,統(tǒng)治階級重視宗教文化,大興土木,修建了很多的寺廟,宗教文化及藝術達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在我縣至今還保留有當?shù)叵喈斔降奈幕,如:石雕藝術品、鐵鑄藝術品、建筑及彩塑等。

歷史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到五代十國宋金元前,這個階段對平遙古城來說,是一個戰(zhàn)亂的年代,是使古城人民蒙受了許多戰(zhàn)爭的災難。到960年的時候,趙匡胤為占領平遙古城,便派大臣李繼勛以火攻的方式攻占了平遙古城。

1126年農歷9月21日,金將鶻沙虎率領金軍侵殺平遙城,軍民死傷5000余人在皇統(tǒng)二年立的一塊“枯骨碑”就記載著這一詳細的歷史史實。

雖然這個年代戰(zhàn)火連年,但平遙古城還保存著很多的這個時期的建筑,位于平遙縣城外的冀國村有金、元時期的慈相寺和麓臺塔,金代文廟大成殿、金莊文廟、清虛觀等鎮(zhèn)國寺中的萬佛殿,是全國木結構建筑最早的建筑之一。

明清時期,全國的各府、州縣都按等級普遍建造城墻,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抵御外敵侵犯,平遙城墻就擴建在此時,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原有夯土城墻的基礎上擴建重筑,增設敵臺、創(chuàng)立吊橋,使古城墻規(guī);就晟啤G宕,為迎接唐熙皇帝西巡路經(jīng)平遙,在古城墻土的四面修了四個大城樓,城墻更為宏偉壯觀了。

明末清初曾有敵寇來犯平遙,但都由于城墻在當初起了一種嚴防作用,使城內沒有受到破壞。

1977年,平遙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平遙城墻擋住了滔滔洪水,使城內4萬居民和工廠、文物沒有遭到破壞。

明清時期,全國最著名的兩大商幫是晉商和徽商,而平遙商人是晉商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遍布大江南北,至今民間還流傳著一句話:“有麻雀飛的地方就在平遙人”。平遙早在漢代就是山西一個重要商品集散地,后來又經(jīng)過歷代發(fā)展和城池擴展,鄰縣眾多財主也到平遙開鋪設攤,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之說”;到清代中葉時,平遙城已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錢莊、布莊、綢緞莊、藥店、旅店、戲裝鋪等等,幾乎包容了商業(yè)的所有行當,被人們一致譽為“小北京”。由于商品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晉商的一些大商號已經(jīng)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的連網(wǎng)式?绲貐^(qū)的經(jīng)營組織系統(tǒng),這樣一來總號與分號、分號與分號、以及與客戶之間大量的批發(fā),運銷及巨額的現(xiàn)銀解運越來越多,現(xiàn)銀的解運雖然可以依靠鏢局武裝押送,可是這樣做既浪費時間,費用也大,而且途中有時并不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用而生了。

1823年,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產生了我國第一家專營匯兌的“日升昌”票號,經(jīng)理為雷履泰。日升昌的創(chuàng)辦是中國金融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所在,也是我國現(xiàn)代銀行的開山鼻祖,日升昌是我國票號的種子,這顆種子不但在山西內繁殖,而且還影響了云南、浙江等商家,紛紛擠身于票號。當時,全國有51家票號,山西有43家,而平遙就有22家,一個縣城擁有這么多的票號是全國罕見的。

第三展室: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jīng)濟及宗教發(fā)展的完整畫卷。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平遙古城是根據(jù)漢族傳統(tǒng)的禮制的規(guī)劃建設起來的,完全反映以明清時期為主的漢族歷史文化特色,這種禮制模式的縣城原來的是很多,但是如今已所剩極少,就全國而言古城歷史文化遺存整體上保存最多最好,古色古香、風貌特色原汁原味最濃的至今只發(fā)現(xiàn)兩處。一是,反映漢族歷史文化規(guī)劃建設突出的以“禮”為,本嚴格講求“方正端莊經(jīng)緯分明,中軸對稱”的平遙古城;二是反映西南邊遠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歷史文化突出以“土司”制度為原型的、規(guī)劃建設講求利用自然自由靈活的布局、不追求“中準繩”“中規(guī)矩”以體現(xiàn)云南納西族歷史文化為主的麗江古城。

平遙明清古城以“禮制”為本的歷史特征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呢?

一、古城方三里:中國古代城市的等級與規(guī)模大小均有國家典章制度的“禮”序標準,不可逾越。最高等級的城市為國都,城方九里;諸侯都城或后來的周郡府城大的為城方七里,次的為城方五里;縣城則一般為城方三里。平遙古城正合乎這一“禮”序等級的。

二、在古城布局體現(xiàn)了“辨方正位”。所謂“辨方正位”原是《同禮》這部儒家經(jīng)典規(guī)定的關于都城規(guī)劃建設管理的總綱。平遙古城以南大街為軸線,市樓為軸心,形成了左城隍右衙門、左文廟右武廟、左道觀右寺廟的對稱布局。

三、關于傳統(tǒng)建筑群的分布秩序和風貌。平遙古城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巷構成街巷格局。

至今,古城中較少有新的建筑物、不協(xié)調的建筑物構筑物,古街上一色的老式輔面、古色木招牌、古巷中的明清民宅到處都是,而且民心民俗純樸、醇厚,古城風情和風貌呈現(xiàn)出很多的“禮”的痕跡。

平遙古城不但有2700年悠久的文化燦爛歷史,而且還有300處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分別有國家級、省級、縣級,包括古店鋪、古民居、古城墻、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等。

古城還特殊重視儒、佛、道的文化,在城內有金代文廟大成殿,城外有金莊文廟,都有古人重視儒家文化的佐證。

古城佛教文化遺址國家級的有兩處:雙林寺、鎮(zhèn)國寺。雙林寺以彩塑為主,被藝術家一致譽為集宋、元、明、清代彩塑的藝術寶庫;鎮(zhèn)國寺以建筑為主。

反映道家文化燦爛歷史的宮觀有清虛觀千百年來,消虛觀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地方,也是道士們講經(jīng)的道場和名人雅士觀賞游覽的勝地。

因為清代中葉,平遙票號的大發(fā)展,使平遙城內許多居民富裕起來,城區(qū)之內薈集了富商地主的宅院,大部分居民都是那個時期建造的,這些住宅體形較大,用料講究,由于山西氣候干燥,又未經(jīng)戰(zhàn)爭破壞,所以大多數(shù)保存得相當完整。平遙的民居建筑特色是中國北方漢民族嚴謹?shù)乃暮显盒问,有明確的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多為二進院,據(jù)統(tǒng)計平遙傳統(tǒng)民居有3797處,其中400余處十分完整,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最集中的民居群落。

平遙古城區(qū)還有用來軍事防御的古城墻,上面有軍事武器,敵樓72座,垛口3000個,傳說為孔子的72賢人和3000弟子的象征。

正是由于剛才所說的一切,經(jīng)過聯(lián)合國專員的多次考察核定,于1997年12月3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平遙古城被正式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平遙已不僅是山西的平遙、中國的平遙,更是世界的平遙。

石雕藝術品--第四展室(室外)

佛教傳入中國后,盛行南北朝以雕塑為主的佛教藝術,在此時得到了發(fā)展,制作材料有泥、石、木、金屬夾濘、脫胎等。

首先,看到的這塊碑是屏風式的筑城碑,是清代作品,上面記載的是清代平遙修筑城墻和護城河時的狀況,背面是各票號捐助銀兩的記錄。

隋唐的佛頭、羅漢頭、佛像和羅漢像,這個時期的作品注重了美之表現(xiàn)手法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形象豐滿、端莊。

這兩塊是北齊年間的造像,還有北魏的千佛幢上面的千佛神態(tài)、表情、衣著,互不相同,由于長時間的保存已經(jīng)風華掉了。

這些石雕品是宋元時期的十八羅漢,平遙縣只保存了身體,頭部在汾陽縣。

陵墓石雕初建于春秋,盛行于唐、宋,但內容不同,我們這里展出了西漢的石羊。石虎、唐代的墓碑、清朝的文臣武將。

這些墓碑是唐代的在那個時代社會繁榮,人民生活水平很高文化水平較高,這些墓銘的字體非常流暢,很有研究價值。

第五展室: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高爐鐵的國家,平遙的鑄造史和中國有著同樣的悠久歷史,藝人們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創(chuàng)出了平遙的民間特色。

這兩尊佛頭是唐朝的鐵鑄藝術品,唐代以來豐滿為美,所以在眉的制作上采用了柳葉眉,雖然它是鐵鑄品,但藝術家卻給了他生命,他的嘴就好像在說話一樣。

這尊坐佛是宋代作品,宋代以清秀、俊俏為美,所以這尊佛面眉清目秀和眼睛細長,并且向上翹,腰肢也特別纖細。

盧佛是釋迦牟尼的化身,這組鐵鑄像為金元作品,這個時期雕像臉部處理明顯下圓,脖子稍短,身著500個羅漢。這組鐵鑄藝術品是以佛教為體裁的藝術品,上面是至高無上的佛中間為武士和羅漢,下面是閻王爺。

這些宗教藝術品熔進了平遙藝術家的智能和情感,同時也鑄出了平遙的藝術水平。

第六展室:

所謂“水陸畫”就是佛教中超度水上、陸地一切鬼魂時懸掛的畫,內容主要以佛教為體裁,有佛、菩薩、明王、諸王等等。這個展室所展出的水陸畫,全部收集于我縣的一個古佛堂,為清代作品,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藝人采用的手法為工筆重彩畫。工筆重彩畫是明清時期民間藝人繪畫的一種手法,它是先把人物的輪廓一筆一劃地勾畫出來,然后再把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的天然色一層一層地推上去,一般推兩到三次,因為它是一筆一畫勾畫出來的,因而它們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細膩,人物表現(xiàn)想象力也非常豐富,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佛教水陸畫也是佛教藝術的組成部分。

第六展室:

平遙琉璃制造史和中國有著相同的悠久歷史。琉璃起源于西周、隋唐時達到繁榮,但到了明清時期才用于建筑上。這里展出的琉璃都是明清的建筑上的舊構件。山西在明清以前就是琉璃的重要產地。

山西的陽城、平遙、汾陽、文水等地都有“琉璃之鄉(xiāng)”的美稱。這件明代作品,上面有“黃、綠、藍”三個顏色,它采用的建筑手法為鏤空圓雕的手法。市樓、城隍廟、九龍壁便是平遙琉璃的代表作。而平遙燒制琉璃以張家、侯家為代表。

我國著名的九龍壁共有三處:平遙、大同、北京三個地方的九龍壁,以平遙為最,非?上,平遙七龍壁于1977年洪水沖塌,我們用這塊九龍壁殘體來展示明朝的制作工藝,無論是色彩、亮度,還是造型都是很成功的。

第七展室:

這些紗閣戲人原存于市樓上,是城內有名的藝人為市場-的36閣戲人。這里展示的28閣保留下來的珍品。

它是以傳統(tǒng)戲曲為體裁,用草秸,匯和紙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戲劇人物,一閣一戲、一戲一場、一般安排4個人,身高50CM。這些作品形象生動,富于裝飾,從身勢、臉譜以至道具,工筆重彩畫,給人一種靈感。

紗閣戲人在明清時期多用于民間辦喪事時靈棚里的擺設品,在當時,每閣可賣2000文銀,可現(xiàn)在,它已成了無價之寶了,因為它是國內僅有的稀世珍寶,成為研究我國戲劇和民間美術難得的實物資料。

地址:平遙東大街東段路北

類型:博物館道觀

游玩時間:建議30分鐘

開放時間:

周一-周日8:00-19:30(春夏);8:00-18:00(秋冬)

門票信息:

無需門票。平遙古城門票150元中已包含此景點。

延伸閱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喬波滑雪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