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宜昌市 > 秭歸縣 > 泄灘鄉(xiāng) > 萬家村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泄灘鄉(xiāng)萬家村概況

[移動版]

(一)概況

萬家村,位于泄灘鄉(xiāng)集鎮(zhèn)的東北部。村委會駐地萬家村三組胡家槽,距縣城55公里,因早年姓萬者居多而得名。東與歸州鎮(zhèn)彭家坡村、水田壩鄉(xiāng)下壩村臨界,南與陳家灣村接壤,西同棋盤嶺村毗鄰,北同水田壩鄉(xiāng)董家沖、牛田、石埡三村接壤,全村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200米。

1958年公社化時定名為萬家大隊,1984年改稱萬家村,2001年3月,萬家村與彭家村(1958年公社化時以彭家灣村名的前兩字命名為彭家大隊,后更名為彭家村)合并為現(xiàn)在的萬家村。轄6個村民小組,401戶,總人口973人。

全村國土面積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9.1畝,林地900公頃。森林覆蓋率35%。古樹名木有柏樹、皂莢樹等。珍稀動物有獐、錦雞等。該村由于地形復雜,坡度較大,立地條件差,小型自然災害頻發(fā)。

獲得榮譽

2010年8月被宜昌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表彰為宜昌市生育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重要事件

1976年冬,雪災致使一組豐產柑橘園20多畝全部凍死。

1984年7月因陰雨連綿導致瓦屋場6戶、姜家灣9戶農戶房屋受損,全部搬遷。

1989年7月遭暴雨襲擊,四組學堂坪山體滑坡,居住于該滑坡體下方的9戶農戶全部搬遷避讓,建設新居。

著名人物

尤紅梅,女,生于1975年12月,祖籍秭歸縣泄灘鄉(xiāng)萬家村人,現(xiàn)任秭歸縣婦聯(lián)副主席。

彭紅翠,女,生于1980年10月,秭歸縣泄灘鄉(xiāng)萬家村人,在職博士生,現(xiàn)武漢大學分校任教。

古樹名木

柏樹,位于萬家村四組學堂坪,樹齡90年,樹高21米,莖圍154厘米,樹徑49厘米,東西冠6米,南北冠6米,枝高2米,挺拔茂盛,2012年7月被列為三級保護植物。保管人尤慶祥。

柏樹,位于萬家村四組學堂坪,樹齡80年,樹高18米,莖圍121厘米,樹徑38.5厘米,東西冠4米,南北冠3.5米,枝高4米,挺拔茂盛,2012年7月被列為三級保護植物。保管人尤慶祥。

(二)基礎設施

2009年6月,對村莊進行了規(guī)劃,規(guī)劃內容包括公路建設:新修公路20公里,硬化公路26.4公里;安全飲水:建生物漫慮水池2處800立方米,安裝公用供水管道(自來水),10000米;新農村建設:開辟新居民點2個,集居安置居民30戶150人,配套功能齊全;村陣地建設:建設集衛(wèi)生室、圖書室、活動室、辦公室、體育場等功能齊全的村委會場所;經濟產業(yè)結構:形成低山柑橘、半山核桃、高山反季節(jié)蔬菜的產業(yè)規(guī)模。

1993年11月,修建了第一條公路大萬公路。2010年5月,修建第一條水泥路,F(xiàn)有村級公路12.8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6.4公里。

已建成堰塘3口,可蓄水520立方米;農田灌溉面積100公頃,有效灌溉率達69%。公共蓄水池3口,可蓄水200立方。2010年4月,開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來水),現(xiàn)有公用管道28千米。

1996年開通電話,2004年開通寬帶。電視覆蓋率達100%。

(三)經濟建設。

2012年,全村生產總值達到38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70元。經濟以夏橙、核桃、蔬菜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大米、小麥、油菜等。

(四)社會事業(yè)。

萬家村現(xiàn)有在校學生32人,在幼兒園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萬家村有衛(wèi)生室1個,醫(yī)務人員2人。參加新型農村全作醫(yī)療957人,參保率98%。計劃生育率達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

(五)地方特色。

1、生態(tài)資源。夏橙是萬家村農民致富、經濟增收的主導產業(yè),于頭年四月上旬開花,翌年四月下旬成熟,形成“花果同枝”的獨特景觀,為三峽庫區(qū)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夏橙生長期達400多天,果生返青兩次,七月開始返青后酸度降、低糖分增加,味道更佳。銷售期為5--8月。萬家村地理位置特殊、氣候獨特,為夏橙栽培提供了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條件,全村現(xiàn)有栽培面積850畝,產量50萬公斤,以伏令夏橙、奧林達、密柰為主栽品種。該品種具有體形端正、橙黃光滑、肉脆化渣、酸甜適度、風味濃郁”的特殊品質。夏橙味甘性平,具有滋脾健胃、清肺化痰、潤膚養(yǎng)顏、理氣、抗癌、解酒等多種功能,經常食用,可以補充人體必須的營養(yǎng),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是居家夏季旅行、饋贈親友的高級補品和禮品。

萬家村還出產反季節(jié)蔬菜、優(yōu)質土蜂糖等地方特產。

2、風土人情。萬家村的生產、生活習俗有整栽秧酒、過端午插艾蒿、吃粽子、過月半、包帕子、殺年豬請客等;婚育習俗有男女定婚過門,三天回門,生小孩送祝米、滿歲抓周等;喪葬習俗有打喪鼓、堂祭、燒包袱等;居住習俗,早期多為院落居,一廳一正建筑,多為兩層土瓦屋,F(xiàn)多改土為磚,為二、三層小樓房,臨公路而建。

3、鄉(xiāng)土文化。該村傳統(tǒng)文藝活動有耍獅子、劃彩船、九子鞭、玩蚌殼等非物質文化。隨時可以聽到笛子、嗩吶、鑼鼓等樂器的精妙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