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宜昌市 > 秭歸縣 > 磨坪鄉(xiāng) > 楊林村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磨坪鄉(xiāng)楊林村概況

[移動版]

(一)概況

磨坪鄉(xiāng)楊林村,位于磨坪鄉(xiāng)東部。村委會駐地1000平方米,小地名酸棗子樹坪,距縣城138公里。因村內(nèi)有一座自然生成的橋洞,故得名“楊林橋”,以橋名謂村名楊林。

楊林村東與梅家河鄉(xiāng)接界,西與三墩巖接壤,南與天井坪交匯,北與巴東毗鄰。

1956年稱楊林大隊,1957年稱楊林村,現(xiàn)轄3個村民小組,210戶,總人口735人。

全村國土面積5.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80公頃,園地72.34公頃,林地334.28公頃,草地1.49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1.5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5.8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7.66公頃,其他土地7.34公頃。森林覆蓋率66.5%。礦產(chǎn)資源有煤炭等,儲量200萬噸。古樹名木有銀杏等,掛牌古樹名目有銀杏4株,具體情況為:1、白果樹下一株、樹齡45年,樹高20米、胸圍119厘米、胸徑37.9厘米,東西冠幅3米,南北冠幅4米,枝下高4米,目前生長旺盛,保護級別為后備。2、田代興門前一株,樹齡50年,樹高19米、胸圍144厘米、胸徑45.8厘米,東西冠幅6米,南北冠幅6米,枝下高6米,目前生長旺盛,保護級別為后備。3、王馬玲兩株,一株為樹齡50年,樹高21米、胸圍141厘米、胸徑44.9厘米,東西冠幅6米,南北冠幅7米,枝下高4米,目前生長旺盛,保護級別為后備。另一株為樹齡50年,樹高20米、胸圍128厘米、胸徑40.7厘米,東西冠幅5米,南北冠幅6米,枝下高4米,目前生長旺盛,保護級別為后備。珍稀動物有野生猴、錦雞等。

1992年發(fā)生杜家坍山滑坡事件。滑坡面積達200多畝,無一人喪生。村內(nèi)有地質(zhì)災害點1處,梨子樹灣滑坡預測滑坡面積將有30萬方,10人受到威脅,經(jīng)濟損失預計20萬元。

著名人物:譚明全,男,1963年出生,曾任市委辦公室主任,現(xiàn)在市移民局工作。王飛,男,1969年12月出生,為挖工。向祖權,1963年4月出生,梅大云,1962年12月出生,均為村中木匠。魯邦素,1962年11月出生,為篾匠。

獲得榮譽:2011年底榮獲縣級扶貧先進單位。

重大事件:2011年,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共投資116萬元,發(fā)展貢柚650畝,新建一個柚子基地100畝,擴修二組至三組公路一條,2公里,整修村委會并配備部分辦公設備。

(二)基礎設施

2009年9月,對楊林村莊進行了規(guī)劃。規(guī)劃內(nèi)容為:分別以村委會和新屋為中心建2個居民點,并配套建設相關設施。2011年進行了整村推進項目,全村的發(fā)展得到很大提升。

1995年10月,修建第一條公路肖楊路.2009年4月,修建第一條水泥硬化公路,現(xiàn)有村級公路18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7.1公里。

已建成100立方米-500立方米窯池8處,總容積1021立方米,可供485人飲用,建成10立方米-100立方米窯池77處,總容積1130立方米,可供293人飲用;干支渠2條,分別為干溝和柳樹溝,總長6千米;農(nóng)田灌溉面積52公頃,有效灌溉率達83%。2006年4月,開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來水),下游公共管道50千米。

1998年開通電話,2011年開通寬帶,2008年接入有線電視,電視覆蓋率達40%。

1994年建成升坪一級水電站,裝機750千瓦,年發(fā)電量2100萬度。1990年鄭光明建第一個沼氣池,現(xiàn)建有沼氣池105個。2004年譚先龍安裝第一個太陽能,現(xiàn)有101戶,1992年建第一個公廁,現(xiàn)有2座,1994年在村委會建第一塊公用綠地,現(xiàn)有3處,300平方米。

(三)經(jīng)濟建設。

2012年,全村生產(chǎn)總值達到539.3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4004元。經(jīng)濟以外出務工為主,主要農(nóng)作物有玉米等,有企業(yè)3個,主要產(chǎn)品有電、煤炭等。

(四)社會事業(yè)。

全村無學校,現(xiàn)有在校學生數(shù)29人,在園幼兒數(shù)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有衛(wèi)生室1個,醫(yī)務人員2名,2012年參加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690人,參保率95%,計劃生育率達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3‰.

建有公共活動場所1個,800平方米。場內(nèi)設籃球、乒乓球等體育設施,村內(nèi)有縣級非遺文化傳承人1人,李道文,以鑼鼓山歌見長。傳統(tǒng)文藝活動有拔河、唱山歌等。

(五)地方特色。

風土人情:域內(nèi)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當?shù)胤窖载S富幽默,會把“喜歡”說“喜fan”、“吃飯”說成“吃huan”、“強行辦事”說成“架古時(強行的意思)”等;婚育習俗主要有男女訂婚訂婚過門、姑娘出嫁陪嫁、男方家庭陪郎、升號匾、結婚拜堂、敬大孝,3天后回門,生小孩三天洗三,一月內(nèi)送祝米,滿歲抓周等,白事有打喪鼓、鬧夜、清明掃墓,過年過節(jié)寫包袱、燒紙錢等。居住喜歡獨家獨院,住房以1-2層土木結構為主。村內(nèi)有第一批縣級傳統(tǒng)音樂鑼鼓山歌傳承人李道文。

名特產(chǎn)品:村內(nèi)土特產(chǎn)主要以熏臘肉和核桃、柚子為主。核桃個大圓整、殼薄白凈、出仁率高、干燥、桃仁片張大、色澤新鮮。柚子個大皮薄、甘甜爽口。

風景名勝、文化遺跡:村內(nèi)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有歷史悠久的楊林橋洞和神秘的懸棺群,磨坪懸棺群位于秭歸縣磨坪鄉(xiāng)楊林村境內(nèi)。懸崖峭壁上,遠遠望去,一個挨一個的懸棺坑洞星羅棋布。因有些懸棺被掩埋或風化遭到破壞,目前尚無具體的懸棺數(shù)目,但總量應該在100座以上。這樣的規(guī)模,在

(懸棺鄭光明攝于2013年5月3日)宜昌境內(nèi)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是目前為止全國最大的懸棺群之一。

聽王大舉講:約40年前,當?shù)匾粋叫王大凱(已故)的人整天在仙人洞的懸崖上采硝。他將繩子的一頭系在懸崖頂部的大樹和石頭上,另一頭系在自己身上,然后順著巖縫打上木樁。他就通過這種方法攀附在懸崖上采硝,后來由于他年歲大了,采不了硝后不知為什么就將繩子留在了距懸崖頂部十幾米的一道崖縫里。王大凱在采硝之余稱其在洞里發(fā)現(xiàn)“仙人”的白骨,有的巖洞里還有剪刀、火鉗、碗盤等物。據(jù)我的太公講:每逢村里過紅白喜事,都會去仙人洞找神仙借炊具,首先進洞時要在洞門口燒三柱香,然后借炊具的人必須站在離洞口上十米的距離背朝洞口,等幾分鐘后,需要借的東西就會擺放在洞口。楊林橋洞的形成據(jù)傳說是由魯班的弟子修建的,由于弟子的手藝不精,本該修成的橋卻修成了一個可以容納好幾百人的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