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村[àimíncūn]位于長山鄉(xiāng)東南,東為溪浪河,西鄰長山村,南鄰雙壽村,北鄰和平村。東經(jīng)127°08′04″;北緯44°40′07″,F(xiàn)有居民957戶,戶籍人口4 161人。耕地面積16 020畝,其中水田8 460畝。
愛民村共管轄8個自然屯,分別為褚家油房屯、二里界屯、賀家油房屯、復興屯、三尖泡屯、王油坊屯、十五方屯和戚家屯。村委會駐十五方屯。
十五方屯
十五方屯[Shíwǔfānɡ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10.9公里處。東為溪浪河,西鄰褚家油房屯,南鄰三尖泡屯,北鄰戚家屯。東經(jīng)127°08′04″;北緯44°40′07″,F(xiàn)有居民145戶,戶籍人口612人。耕地面積2 940畝,其中水田1 840畝。
清末年間,王家的王鳳山是最早的墾荒占地戶,跑馬圈地。因圈了十五方地,一方為十晌地,故得屯名。接著孫家從山東省登州府寧?h(現(xiàn)在牟平縣)逃荒來到這里,租種王家地,王家仁慈,把地分給村民種。民國時期,一個初秋,一伙大兵從此地經(jīng)過,屯民四散奔逃,當時大兵搶奪婦女和財物,女人都往臉上抹黑,不敢出屋。
褚家油房屯
褚家油房屯[Chǔjiāyóufɑnɡ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2公里處。東鄰十五方屯,西鄰陳明屯,南鄰二里界屯,北面是長山灌區(qū)。東經(jīng)127°07′51″;北緯44°40′44″。現(xiàn)有居民175戶,戶籍人口824人。耕地面積2 840畝,其中水田1 300畝。
清末,有一褚姓人從山東省逃荒來到此地開墾土地,建房安家落戶。隨后他在這里開了個油坊,遠近聞名,成為長山鄉(xiāng)四大油坊之一。其他三家是曹家油房、王家油房、賀家油房。歸戶時,四處散戶并入,逐漸形成今日的屯落,屯名因褚家油房而得名。
二里界屯
二里界屯[èrlǐjiè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南3公里處。東鄰三尖泡屯,西鄰七道崗,南鄰賀油房,北鄰褚家油房屯。東經(jīng)127°10′12″;北緯44°40′12″,F(xiàn)有居民155戶,戶籍人口710人。耕地面積2 670畝,其中水田1 370畝。
清末,一楊姓人為生活所迫從山東省移民到此墾荒種地,建房安家。因此地到南北屯大約二里,距東西屯也大約二里,故得名二里界屯。
賀家油房屯
賀家油房屯[Hèjiāyóufɑnɡ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南4公里處。東北鄰三尖泡屯,西鄰復興屯,南鄰王家街屯,北鄰二里界屯。東經(jīng)127°08′11″;北緯44°39′28″,F(xiàn)有居民105戶,戶籍人口620人。耕地面積1 500畝,其中水田810畝。
清末年間,山東省賀姓移民加入到闖關東的大潮中,來到東北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其中賀喜福的一支在三尖泡附近墾荒,在這里安家落戶,漸成大戶。從河北省順天府玉田縣九甲德利莊大張家莊來的張秀匠一家挑行李過來墾荒,先落到雙興黃家崗,清末來到此屯,與賀家一起開油房,此屯稱賀家油房屯。張家張五爺張洪財能圓全事,左鄰右舍有事就找他,起爭執(zhí)時,寧可自己貼補,也把事平了,時又稱張家油房,只是稍晚些。歸戶后才稱賀家油房屯。當初賀家油房小學叫永勝小學,創(chuàng)始人是中師畢業(yè)的張錫元,張錫元外號張大姑娘,當時亂世,小孩無人管,大人不識字,張錫元就借張家房子辦學堂,第一年幾個學生,第二年十幾個學生,第三年解放了,政府重新規(guī)劃,歸水泉鄉(xiāng)管理,文革后發(fā)展到13個班,校長劉長久。
復興屯
復興屯[Fùxīnɡ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南4.5公里處。東鄰賀油房屯,西鄰賈貴屯,南靠長壽山,北與二里界屯相接。東經(jīng)127°07′33″;北緯44°39′17″。現(xiàn)有居民110戶,戶籍人口410人。耕地面積1 500畝,其中水田340畝。
復興屯原名為小王家街。清末年間,王姓人家從山東省逃荒來到此地墾荒立街基,由于只有幾間房,得名小王家街屯。后來張廣德勾結胡子,將房屋全部燒毀,王大先生王福重新立屯取名復興屯。王福又叫王潤波,他是解放前的大學生,那時王家是四哥當家,曾將財寶裝罐埋在地下。王福曾帶財物去亞布力井場搞開發(fā),結果賠光積蓄;氐郊依锿诔鲐攲,到山河建酒廠,買賣不景氣,后到五常開辦私立中學,就是五常一中的前身。
三尖泡屯
三尖泡屯[Sānjiānpāo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南4公里處。東靠溪浪河,西與二里界屯為鄰,南鄰趙家店,北鄰十五方屯。東經(jīng)127°09′36″;北緯44°40′12″,F(xiàn)有居民65戶,戶籍人口175人。耕地面積900畝,其中水田850畝。
清末,一付姓人從山東省逃荒來到此地筑房安家,建立屯基。因在屯子南北方向有三個泡子(pāo zǐ)(泡子系東北方言是小湖的意思,一般不會很大,水也不深),呈尖型,故得名三尖泡屯。
王油坊屯
王油坊屯[Wánɡyóufɑnɡ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南4.5公里處。東為溪浪河,西鄰三尖泡屯,南鄰趙家店屯,北鄰十五方屯。東經(jīng)127°09′50″;北緯44°39′56″。現(xiàn)有居民135戶,戶籍人口540人。耕地面積2 850畝,其中水田1 400畝。
清末,因河北省永平府遷安縣大王莊的王全中、王金孝移民至此,開荒占草,合并一處開油坊,名氣很大,故屯名為王油坊屯。此屯東約二里有一個渡口,叫陶船口。擺渡的是陶忠江、陶忠河兩兄弟,擺船渡人不收錢,秋后挨家收米,1996年和平大橋建成后就停辦了。
戚家屯
戚家屯[Qījiātún]位于長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4.5公里處。東為溪浪河,西鄰褚家油房屯,南鄰十五方屯,北與大孟店屯為鄰。東經(jīng)127°09′09″;北緯44°41′11″。現(xiàn)有居民67戶,戶籍人口270人。耕地面積820畝,其中水田550畝。
清末,富饒的東北吸引了一代又一代闖關東的老百姓們的熱情,山東省戚姓移民便是其中之一。偽滿時期,日本人實行歸村并戶,又從別的屯子并入幾戶戚姓人家,逐漸形成現(xiàn)在的屯落,以后又并入許多雜姓人家。但依然戚姓居多,屯名為戚家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