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幽燕之地,燕山余脈南麓的灤河西岸,有一個富饒的小村莊——于家洼(yu jia wa)。該村地處北緯39°42′13″,東經(jīng)118°38′50″,距灤州市政府7公里,隸屬于灤城街道辦事處。其地理位置優(yōu)越,東與范莊隔河相望,西與糯米莊毗鄰,北與鄒家洼相牽,南至張邊莊。灤古路從村邊擦肩而過,距正在修建的“赤曹國道”和205國道只有三、四公里,離“津秦高鐵灤河車站”也只有七、八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該村歷史悠久。相傳明朝崇禎末期(公元1640---1644),于姓的先人走到溯河岸邊,見這里水美、地肥,就定居在這塊土地上。后又有李、吳、張、趙等姓氏的人加入而立莊。因這里地勢低洼,“于”姓居多(當時占三分之二),就定村名為“于家洼”。 該村現(xiàn)有耕地1080畝、村民490人。種植業(yè)以花生、玉米和蔬菜為主,養(yǎng)殖業(yè)以牛、羊、豬等為主。居落占地面積0.8平方公里,為不等正方形:東西街道500延長米,南北胡同為350延長米。 該村房屋建筑以“北京平”居多,路面硬化14150平方米,達到95%以上的硬化率。房前屋后栽植核桃樹、山楂樹500多株,并在主要街道安裝了84盞“太陽能”路燈。 該村委會門前建有一個800平米的廣場,配有各種健身器材,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廣場東側(cè)建有標準化村衛(wèi)生室,村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便捷的醫(yī)療服務(wù)。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lǐng)導(dǎo)下,于家洼全體村民正以務(wù)實進取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加快全面建設(shè)小康步伐,大踏步走向美麗、富饒、祥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