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河北省 > 秦皇島市 > 昌黎縣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概況

[移動版]

昌黎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隸屬于秦皇島市,是全省首批擴權縣之一。地處京津唐經濟區(qū)、東北經濟區(qū)、環(huán)渤海經濟區(qū)三大經濟區(qū)交匯處,北枕碣石,東臨渤海,西南挾灤河。全縣總面積12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4萬畝,轄16個鄉(xiāng)鎮(zhèn)(6鄉(xiāng)10鎮(zhèn)),一個城郊區(qū),446個行政村。昌黎縣是久負盛名的花果之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旅游之鄉(xiāng)。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昌黎縣具有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雄厚的產業(yè)優(yōu)勢、卓越的環(huán)境優(yōu)勢、優(yōu)良的人居優(yōu)勢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歷史沿革

漢稱盤縣,唐名石城,遼為廣寧縣。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啟用久廢的舊郡名“昌黎”為縣名(實際與昌黎舊郡無關)。據傳,昌黎為黎民百姓昌盛興旺之意。

2000年,昌黎縣轄8個鎮(zhèn)、8個鄉(xiāng):昌黎鎮(zhèn)、新集鎮(zhèn)、大蒲河鎮(zhèn)、泥井鎮(zhèn)、劉臺莊鎮(zhèn)、靖安鎮(zhèn)、安山鎮(zhèn)、龍家店鎮(zhèn)、茹荷鄉(xiāng)、十里鋪河鄉(xiāng)、兩山鄉(xiāng)、葛條港鄉(xiāng)、馬坨店鄉(xiāng)、荒佃莊鄉(xiāng)、朱各莊鄉(xiāng)、團林鄉(xiāng)。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46440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昌黎鎮(zhèn)108336靖安鎮(zhèn)42818安山鎮(zhèn)47098龍家店鎮(zhèn)44379泥井鎮(zhèn)26731大蒲河鎮(zhèn)28819新集鎮(zhèn)33060劉臺莊鎮(zhèn)23074朱各莊鄉(xiāng)30590團林鄉(xiāng)20576葛條港鄉(xiāng)22997馬坨店鄉(xiāng)38612荒佃莊鄉(xiāng)29162茹荷鄉(xiāng)16441兩山鄉(xiāng)20363十里鋪鄉(xiāng)13384

2002年底,昌黎縣面積1212.1平方千米,人口54.85萬。轄10個鎮(zhèn)、6個鄉(xiāng),5個社區(qū)居委會、446個村委會?h政府駐昌黎鎮(zhèn)。

2006年,昌黎縣轄10個鎮(zhèn)、6個鄉(xiāng):昌黎鎮(zhèn)、靖安鎮(zhèn)、安山鎮(zhèn)、龍家店鎮(zhèn)、泥井鎮(zhèn)、大蒲河鎮(zhèn)、新集鎮(zhèn)、劉臺莊鎮(zhèn)、茹荷鎮(zhèn)、朱各莊鎮(zhèn)、團林鄉(xiāng)、葛條港鄉(xiāng)、馬坨店鄉(xiāng)、荒佃莊鄉(xiāng)、兩山鄉(xiāng)、十里鋪鄉(xiāng)。

2007年4月30日,荒佃莊舉行撤鄉(xiāng)建鎮(zhèn)揭牌儀式。

昌黎翡翠島昌黎背山面海,地質結構復雜。由平原(約占總面積的36%)、低山丘陵(約占總面積的9%)、沙帶(約占總面積的29%)、沿海(河)灘涂(約占總面積的26%)構成了多相性資源結構。昌黎倚山傍海,山、海、灘、泉具備,有“東方夏威夷”美稱的黃金海岸旅游區(qū),是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qū),國際滑沙活動中心、翡翠島海洋大漠風光,國內獨有,國際罕見,2005年10月昌黎縣黃金海岸以“沙漠與大海的吻痕”的特色風光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昌黎葡萄溝素有“十里葡萄長廊”之稱,與新疆“吐魯番”齊名?h境最高峰為碣石山主峰仙臺頂,海拔695.1米。

昌黎人口構成合理。全縣總人口54萬,其中農業(yè)人口占72%,非農業(yè)人口占28%;男性人口占50.7%,女性人口占49.3%;城鎮(zhèn)人口12萬,外地常駐人口3萬,流動人口6萬;全縣34萬勞動力人口,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5%,大專文化程度以上的占15%。全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近2.3萬人,在日本的研修生達400多人,占全市勞務輸出總數的80%。昌黎也因此被國家商務部命名為“外派勞務基地縣”。本縣內即可解決企業(yè)勞務用工問題。

昌黎氣候

昌黎縣屬中國東部季風區(qū)、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無霜期平均是186天,最高平均氣溫是25.1℃,最低平均氣溫—5.2℃,年平均氣溫11℃,平均年降水量712.7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達2800小時。

資源

境內水資源充足。全縣境內水系比較豐富,有灤河、飲馬河、七里海等三條主要水系組成。灤河水系在昌黎境內流域面積為353.4平方公里。有大型湖泊碣陽湖,淡水儲量440萬立方米。地下水存量達2.7億立方米,其中礦泉水存量1500萬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平均為37375萬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占有水量為30.8萬立方米。

昌黎葡萄溝昌黎具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的肥沃土地,土質以潮土、褐土、鹽土、風沙土為主。優(yōu)質耕地94萬畝。

昌黎境內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鐵、錳、銅、石英、粘土、石灰石、砂等,其中具備開采條件的鐵礦儲量1億噸以上,花崗巖儲量83億立方米,水泥灰?guī)r儲量2億立方米,且灰分含量高,易開采,石英砂儲量7685萬噸。境內還有集療養(yǎng)、洗浴于一體的溫泉資源三處,目前已探明可供開采的地熱資源達116.5億立方米。

昌黎物產

昌黎是全國糧食基地縣,盛產稻谷、小麥、玉米、花生五峰山韓文公祠、大豆等大宗農作物;中部地區(qū)的淀粉粉絲遠銷海外;北部山地丘陵,盛產蘋果、玫瑰香葡萄、蜜梨和桃、杏等各種水果,馳名京東;名種釀酒葡萄赤霞珠等享譽全國。昌黎縣是國家命名的“中國釀酒葡萄之鄉(xiāng)”、“中國干紅葡萄酒城”。昌黎有64.9公里海岸線,占河北省海岸線總長的10.7%,灘緩潮平,盛產對蝦、文蛤、扇貝、河豚魚等各種水產品。

昌黎古跡

昌黎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眾多,神岳碣石,歷史上曾有九帝登臨攬勝;五峰山韓文公祠,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生曾長期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山中水巖寺是冀東地區(qū)唯一的佛教場所;境內源影寺塔是遼金朝代建筑,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昌黎灤河口

古今名人

齊鳴鳳:昌黎人,字君瑞號芝崗。貢生。萬歷四十三年(1613年)任山東高苑縣令,四年后升任遼東自在牧。其善寫詩文且不事雕琢,自己曾云:片刻可揮數十篇。著有《時務論》,藏于家中。

楊干陛:四川劍州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任昌黎知縣。其文學、吏冶.兩擅其美,在任期間,主持重修了《昌黎縣志》;筆削簡當,使縣志趨完善精當,離任前各不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古塔寺,并以古塔下有一井,言水自有源,塔自有影,相假,定寺名為源影影寺,現碣石山黑峪溝瀑布泉處鐫有其遺墨削壁流泉四字。后遷任云南武定府同知。

張國祥:昌黎人,字太和,萬歷年間拔貢。初任豐潤縣訓導,致使當地文風大振:后升任甘肅渭源縣令,改變其地不習文教之風。卸任還鄉(xiāng)后維以琴書自娛,耕讀課子。受到本縣文人的推崇,著有《明經遺文》。

高履豫:字奮齋,號蓼助。與樂亭縣陳明府一同被聘修邑志。

張莊臨:字友松。昌黎人,明朝萬歷年同拔貢張國樣之三子。曾任保定府訓導。其精于詩古文詞,著述等身,遺著有《友松詩文稿》等。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年),大學者顧炎武到昌黎考察形勝之地時,與其結為文字之交?滴醭跄陸h王日翼之聘,參加重修《昌黎縣志》之舉,時已年越花甲。

任五輪:字徽庵。昌黎人?滴跞拍(1700年)進土,曾任湖北漢陽知縣。生前蓍有《徽五真稿》。

張元俊:字桃?guī)r。昌黎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舉人。初任玉田縣教渝,后升大名府教授,繼遷任靖江知縣.晚年歸鄉(xiāng)吟詩著文,名噪一時。享年八十四歲,著有《桃?guī)r老人詩文集》。

齊大勇:字養(yǎng)浩,號風巖,昌黎人?滴跛氖(1704年),年輕時棄文學武,雍正八年(1703年)考中武狀元.至此戎馬生涯三十余載,歷任乾清門頭等侍衛(wèi),山西撫標中軍參將、湖南沅州協(xié)副將,江南鎮(zhèn)海將軍中軍副將,湖廣襄陽鎮(zhèn)總兵,陜西興安鎮(zhèn)總兵、湖廣提督,陜西固元提督,甘肅提督等職。其雖為武將,頗精文藝,特別是對書法藝術很有造詣,而且十分精于舊拓名筆的鑒別。

王士升:宇鶚薦。昌黎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舉人,任湖北咸豐縣令期間,振興其地文教,平生喜吟詩著文,著有《復性堂詩古文集》若干卷。

萬永:號樂山。昌黎人。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萬渲之侄孫。隆五十四年(1786年)中會試副棒,取教習議敘選任山東浦臺知縣,后任甘肅成縣知縣十載,以年老歸里。終年七十余歲。其平生書法造詣頗深,書學顏真卿,行草董其昌,米友仁晚年又追鐘繇之古體隸草,自成一家,其書法為一時珍品,藏者頗多。并著有《式好堂文集》。

邢汝謙:字柳庵,昌黎人,約為乾隆年間生。其平生鉆研學理,著述頗多。其傳世之作主要有《喪葬用樂淪》,《李先生書》、《復馬李先生書》,均敦光緒年版《永平府志》,主張治喪,不用浮土,并不用鼓樂祭祀、并不諂鬼神等。其著述引經據典,并注重實踐,見解較新,很有研究價值,其遺著印有《邢汝謙遺文》。

齊鵬年:字程元。,又號齊云。昌黎人武狀元齊大勇之次子。乾隆年間武庠生。其雖行武,卻工于文,尤對詩歌創(chuàng)作有造詣,其五言、七律絕句清真古淡有陶淵明、柳宗元之神韻;律詩主要追尋王維,韋應物之風格。其還象其父齊大勇一樣,對書法藝術造詣很深,士紳人家得其片紙,視為珍寶,懸掛于壁。

齊喬年:字松五,昌黎人,乾隆年間增貢,據史夢蘭《止園詩語》介紹,其自幼讀書于水嶼,長設帳于水巖,終身蹤跡不離碣石山,其性情恬淡.學識淵博,吟有許多詩歌札撰有《北山時草》一書。

王煦:號渻厓,昌黎人,王士升之孫。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歷任河南延津、孟縣和江蘇、武進等知縣。返鄉(xiāng)后任永平府散勝書院、遷安安昌書院等主要授教授與遷安著名學者馬恂結為文字之交。生平極喜吟詩著文著,有《愛日堂類稿》,其書法蒼秀,造詣頗深。

張?zhí)茫河蠲C亭。昌黎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舉人。性豪邁喜任事,其詩近王維、孟浩然之風。家貧,好買書,常為此負債。平生以讀書吟詩著文自娛,著有《鳴春堂詩文集》。

郭天培:字毓芝。昌黎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年19歲即考中舉人,但未及壯年即死。生前好作詩,其詩多為憤懣凄楚之音,著有《環(huán)翠齋詩草》。

高作風:字紫壓,昌黎人。約為道光或咸豐年間歲貢生。其博學工詩,性好游,在遼東渡過數十載筆墨生活,著有《鶴鄉(xiāng)吟草》一卷。晚年家居,與姚仙相酬唱,姚仙贈其聯(lián)為:可用世、不求世,用能知人。其臨終自作聯(lián)云舊事厭重提,當年曾東抹西涂,回頭是夢;佳城欣得入,此日不拖泥帶水,轉眼皆空一笑而逝。

高文煜:字子詧,昌黎人。咸豐八年(1858年)中舉,次年考入進士,任戶部主事。其詩文具有清氣,與本縣文人張勝亭、崔樹寶等時有唱和,其自北京贈詩給崔樹寶云:客愁似浪子平仍起,歸夢如煙幻不真。樹寶驚其詩有鬼氣。

張勝亭:字覽軒,號五齋。昌黎人,咸豐二年(1852年)副貢,任直隸青縣教渝;同冶二年(1863年)任戶部郎中,后以知府、道員用,被派到湖北委辦軍裝,任鄉(xiāng)試監(jiān)試官等。光緒十一年(1885年),病逝于任上。其之學行聞名于時,在同治初年回鄉(xiāng)守母喪時,被知縣何崧泰舉為重修縣志的監(jiān)理,歷官數十載,時吟詩著文,著有《唯五齋詩文集》。

崔樹寶:字子玉,昌黎人。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家居縣城,在城北桃源山西坡筑有別墅。其為本地咸豐、同冶竿間著名文人,在縣內外廣交文友,其詩古文詞具有奇氣,書法不蹈常規(guī),名噪一時。同治十年清廷大挑一等單人,任命其為知縣,分發(fā)四川,未及到任而卒,著有叫《北桃源詩集》。

戴克昌:字丑石,昌黎人。出生于嘉慶八年(1803年)道光年間附生,力本地清末著名畫家。其善繪山水,尤攻墨龍,并能于古人外別創(chuàng)一格,凡題畫之降皆自作,奇石異常。其山水畫功夫較深,主要師承宋朝米芾米友仁,不求工細,多用水墨點染。卒年不詳,縣志記載其年七十余猶如能潑墨書寫,人咸寶之,約卒于光緒初年。其曾為同冶舊年重修的《昌黎縣志》繪碣石十景圖,其山水墨龍,京東一帶很有影響.傳世作品較多!俄w養(yǎng)齋筆記》云,其山水筆蒼墨潤,簡潔明凈,脫去塵俗。其傳載入《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

邵開鼎:字丹泉,遷安人,壯年游昌黎而定居安家。年四十余歲尚無子。其與戴克昌同為清朱京東著名畫家,苦繪人物、花卉、博古。其平生不衫不履,專功繪事,家赤貧,筆墨為生計。每作畫懸紙壁間,臥視之,細心安置。章法興到,日畫數十張,否則,終日不拈筆。其性情耿直,碰心者作畫謝金多少不計,或不受;所鄙夷者,以百金價不能得其尺幅,故善作詩,詩有宋人風,稿子散失,僅存《丹泉詩稿》一卷。死后葬于碣石山下。

趙輝斗:字奎光,昌黎大灘人。道光年間增生。家貧,以外出教書為生。長于時詠詩文,為樂亭進士孫國楨所奇賞。著《自娛軒序草》。晚年執(zhí)教于樂亭大黑坨、小黑坨一帶,為革命先驅李大釗13歲至16歲時的教師(時執(zhí)教于小黑坨張家專館),將李大釗送入水平府中學堂后結束教書生涯。樂亭大黑坨李大釗故居紀念館藏有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修大黑坨華巖寺碑碑文為其撰,由李大釗父親李任榮書寫。

崔飫侯:字伯賑。昌黎人,舉人崔樹寶之子。光緒八年(1882年)中鄉(xiāng)試副榜,為候選州判,后到直隸府入幕。其文字書法具高人一首,著有《越吟人境廬詩集》。曾邀請英文教員。設立民主學堂,李大釗于1913年9月列五峰山游覽,曾想拜訪,時其已病故。

高允之:字斌候。昌黎人,增生。咸豐年任江南教練官。其博學好義,晚年著書自娛,畫得一手好墨竹,詩有逸致,書亦秀潤。著有《寶森堂詩稿》、《文山堂筆略》、《中山堂經典集》等。

邸恩培:字承之。昌黎人,恩貢生,為候選州判。平生以教書著書為樂,著有《元極太極圖》、《淺說乾坤六子論》等。終年八十七。

王之篆:昌黎人,王孝培之子,廩生。書法頗有造詣,又善繪蝴蝶,本縣人多珍藏他的作品。

董光照:昌黎新糶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執(zhí)教于碣陽書院,于光緒年間編纂有《昌黎縣鄉(xiāng)土志》未刊用,抄本現藏于天津圖書陌。

張念祖:字芍暉。昌黎人,張勝亭之長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單人.國立大學文科畢業(yè)生。于民國六年(1917年)重修縣志。生前著育《春秋大事表》等書。

李允功:昌黎人。其家貧,出外學習經商。自學繪畫得體,善繪山水、人物、花鳥,以蘆、蟹畫得最為精妙.人多珍藏。年80余卒。

馬夢花:字穎芬。昌黎人,民國二年(1913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與周恩來同學,一起辦敬業(yè)群樂會,編印《敬業(yè)》雜志,上演話劇,曾在《敬業(yè)》雜志上發(fā)喪過小說,并于民國三年(1914年)十月與周周來等同白演出話劇《恩緣仇》,與周恩來同飾饒香婦。民國五年(1916年)利用暑假在家鄉(xiāng)辦敬業(yè)群樂會.開展文藝、體育等活動,翌年與周恩來等由南開中學畢業(yè)后同去日本留學。由日本回來后,去上海當過幾年翻譯。民國十六年(1927年)回鄉(xiāng)出任縣鄉(xiāng)村師范校長,兼教英語。其平生酷愛文學藝術,在鄉(xiāng)村師范任校長期間,倡導創(chuàng)辦校刊《黎明》主要發(fā)表文藝作品,使本地新文學創(chuàng)作之風漸濃。民國十八年(1929年),上河北省訓政學院,考取建設局長一職.派赴雄縣上任未去。后回縣,曾任六區(qū)區(qū)長。生于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卒年待查。

宋文元:昌黎城關人,人稱宋大少。其于本世紀20年代興修群仙茶園(戲院),創(chuàng)辦《昌黎周報》(雜志,有文藝副刊,開辦永順興書店及印刷廠等,為發(fā)展本地文化藝術主建了一些設施。

楊悌忱:字久慈,昌黎城關人。繼宋文元之后,于本世紀30年代初創(chuàng)辦《燕東日報》(辟有文藝副刊),開設北方書局。其平生對地方文化建設頗為關心,1953年8月博覽群書,遍詢遺老,編纂成《昌黎古塔遺聞》一書。此書未刊印,抄本藏縣檔案館。

張手潤:昌黎人,清末貢生。晚年博學習文,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前后編印《昌黎名勝古蹤覽》一書。1953年為楊悌忱編《昌黎名勝古跡遺聞》作序并校對,署名子遺老人。

高榮杰(1915年一1966年):男,河北省昌黎縣新集高莊村人。13歲拜樂亭縣張老濟為師,學唱皮影。固旨于學習,入科2年即能擔任重要角色。15歲被昌黎縣齊彥卿影班以重金買去,一直唱了7年。1937年,他到樂亭縣孫家松茂堂影班,后又到昌黎縣王大少影班。在此期間,受名藝人指點,藝術日臻成熟,以音韻醇厚,吐字清楚,善于刻畫青年婦女形象而馳名于冀東。

高榮杰擅演的皮影劇目有:《乾坤帶》、《秦香蓮》、《邵玉蘭》、《汴梁圖》、《沈冰潔》等。他用聲音塑造婦女形象,曾被觀眾譽為皮影界的梅蘭芳。1942年,高榮杰到東北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城市演出。此時,他受教于李紫蘭、周文友、苗幼芝等著名樂亭影名藝人,得到真?zhèn),技藝精進。他改革并豐富了《大悲調》、《凄涼調》、《游陰調》、《路遠悲》等皮影曲牌唱腔,他以曲調委婉、纏綿悱惻,形成了蝕樹一幟的藝術風格。40年代高榮杰的唱段被灌制唱片的有《乾坤帶》、《秦香蓮》、《邵玉蘭》等。

1954年,高榮杰帶著影班從東北回到故鄉(xiāng)昌黎縣演出。經縣政府動員,他毅然舍棄高薪收入,參加了唐山專區(qū)實驗影社,并把價值近干元的影箱,折價200元歸址,真充實了專區(qū)影社的班底。

高榮杰虛心好學,勤奮鉆研,對藝術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對燈光布景,唱腔設汁都進行了許多改革:在唐山戲曲學校為培養(yǎng)青年皮影演員也做出了卓越貢獻。1957年,高榮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任唐山市皮影團副團長,被選為昌黎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并被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

周國寶:著名民間舞蹈藝人。1905年生于昌黎縣城西關。出生于秧歌世家,其祖父,父親均為昌黎秧歌名角。周國寶從14歲起眼其父學扭秧歌,先學㧟,后學妞,又拜昌黎城東著名秧歌老人聶國合為師學丑。終以丑角名揚冀東及全省、全國。1953年,由他主演的經過老藝人們創(chuàng)新的地秧歌節(jié)目《跑驢》,在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會上一舉成名。同年,他帶著這個節(jié)目參加了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民主青年聯(lián)歡節(jié),榮獲銅質獎章此后并拍成電影。他的表演身段自然靈活,表情風趣幽默,動作健康優(yōu)美,扇花豐富多彩。是冀東民間舞蹈的代表人物。周國寶由于在民間舞蹈藝術上很有造詣,1958年被問北省藝術學校聘為舞蹈教師,開始從事民間舞蹈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為昌黎地秧歌節(jié)日的規(guī)范化、程式化做出了突出貢獻。他50年代加入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1960年出席第三屆全國文代會。1979年當選為河北省文聯(lián)委員,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河北分會常務理事。1985年當選為昌黎縣文聯(lián)委員。曾任昌黎縣音樂舞蹈工作者協(xié)會名譽主席。1986年被聘為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河北分會顧問。1987竿被聘為秦皇島市舞陽工作者協(xié)會顧問。晚年退休返鄉(xiāng)仍致力于地秧歌藝術的發(fā)展事業(yè)。1989年2月因病逝世,終年84歲。其生平簡介被收入《中國藝術家辭典》。

王來雨:男,漢族,1935年生于河北省灤縣偏涼汀。1951年7月畢業(yè)干灤縣初級師范學校,后在本縣高家坎小學當教師。1953年到河北藝校學習電影放映技術,當年l0月分配到唐山地區(qū)電影隊。1954年調入昌黎縣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輔導工作。1961年調昌黎縣廣播站任編輯。1963年又調回縣文化館。1984年調縣文教局任文化股股長。1989年任昌黎縣文教局副局長,主管全縣文化工作。1989年6月20日病故。時年54歲。王來雨一生為昌黎縣的群眾文化事業(yè)做出了一定貢獻。在文化館工作期間,他搜集,挖掘和整理了昌黎民歌,繼承和發(fā)展了昌黎民間藝術。1965年以后他主要從事昌黎業(yè)余文藝宣傳隊的組織和輔導工作。他帶領昌黎農民文藝宣傳隊常年活躍在農村和水利工地。他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創(chuàng)作了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如皮影說唱《送牛記》、女聲表演唱《八大嫂鬧翻身》等節(jié)目,曾參加河北省業(yè)余文藝匯演,不僅受到領導和群眾的好評,而且到北京向中央領導作了匯報演出。他編導的歌舞《毛主席收到咱隊豐收果》、《喜插水稻秧》,小話劇《五個雞蛋》等文藝節(jié)目不僅在省文藝匯演中多次獲獎,天津電視臺還作了現場播映,受到觀眾贊賞。他的作品立意新穎,主題鮮明。尤其是他編導的表演唱,更是獨具一格,既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又有雅俗共賞的藝術價值。海政文工團邀他講課和藝術輔導。王來雨在文化戰(zhàn)線上工作30多年,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藝術才華,因受家庭問題的影響,政治上曾受到壓抑,但他毫無怨言,始終為繁榮昌黎縣的群眾文化事業(yè)不遺余力地俯首耕耘。他患病多年,長期與群眾同甘共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愿望。之此,他煥發(fā)精神,更加勤奮地工作真直至因病逝世。

王來雨同志生前為河北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群文學會會員,并被聘為昌黎縣第八屆政協(xié)委員。

齊永衡:1933年生于秦皇島市昌黎縣。著名皮影戲操縱演員。

齊永衡出身于皮影藝術世家,父親及兄弟3人均從事皮影藝術,13歲開始隨父親學習操縱影人技藝,在當代有箭桿王之稱,(因皮影人須按上箭桿才能操縱),1949年以來,曾先后任臨榆縣皮影社、昌黎縣皮影社社長等職務。

1952年昌黎縣皮影社參加唐山地區(qū)皮影會演,齊永衡榮獲操縱一等獎:1959年和1975年兩次參加中央文化部舉辦的木偶皮影戲觀摩演出大會;1976年為廣州交易會外賓演出。因齊永衡操縱的影人,動作各異,形象逼真,香港鳳凰影業(yè)公司于1977年曾把他操縱的皮影戲《三打白骨精》片段,拍入藝術片《長城內外》。齊永衡在唐山市皮影團工作,由于操縱技術高超,有獨創(chuàng)性,1983年至1982年曾2次應邀到法國講學并演出,他的技藝在國內外均享有盛名。

戴硯田:昌黎縣黃營人。1932年生。小學畢業(yè)后一度考入昌黎匯文中學。1948年冬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就讀于中國醫(yī)科大學四分校。1951年畢業(yè)分配到熱河省衛(wèi)生局編輯《衛(wèi)生戰(zhàn)線報》,1956年后調河北省人民廣播電臺任文學組編輯。組織過多次大型詩歌朗誦會和故事會等文學活動。70年代初,調入河北人民出版社任文學編輯。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任花山文藝出版社第三編輯組主任。1985年創(chuàng)辦《詩神》雜志,任主編。1987年5月《詩神》改由河北省文聯(lián)主辦,隨之調入省文聯(lián)工作。其自幼酷愛文學,從50年代起在全國各級報刊、電臺發(fā)表大量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著有詩歌集《春的兒女》(花山文藝出版社1982年出版)、散文集《愛的期待》(百花文藝出版社1986年出版)等。其詩歌被多種版本詩選輯入,散文《我和大海》被收入《中國新文藝大系(1976——1982)散文集》。

1984年因編輯全國獲獎詩集榮立一等獎受到省政府嘉獎,F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河北分會主席團委員、河北省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散文協(xié)會副會長,河北省雜文協(xié)會理事。多年來其為發(fā)展家鄉(xiāng)文學藝術事業(yè)作出很大貢獻,1984年被聘為昌黎縣碣石詩社顧問,次年被聘為縣文聯(lián)顧問。其生平簡介被收入《中國文學家辭典》,《中國詩歌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