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遙村位于毛石鎮(zhèn)東南部,東于白云臺與金鼎山鎮(zhèn)分界,西鄰毛石村劉家溝村民組,南于山木埡與金鼎山鎮(zhèn)接壤,北抵臺上村王見山村民組。境內(nèi)最高峰白云臺,最低處為水窩溝。新瓦房、羊石巷為丘陵壩地,半坡、夏家灣兩面梯田層層,瓦房溝為低山槽谷地形,鬧地為山間小盆地。馬家河溝、上村龍井是混子河的主要源頭之一。起源于馬家河溝和白巖腳的兩條小河在汪家田匯合后,又在香爐巖麓與樂遙河匯合流入臺上村境入毛石河。
該村2003年10月由樂遙、土地坳兩村合并而建,轄23個村民組,其中原樂遙村12個,即:荒土、韓家溝、夏家灣、上水溝、黃岡壩(又名紅光壩)、安子上、新瓦房、沙溝、半邊箐、上村、羊石巷、半坡。原土地坳村11個,即:楓香堡、沙灣、鬧地、山木埡、人馬臺、水窩溝、陽照臺、黃泥、龍巖、偏大龍、瓦房溝。2004年2月,偏大龍和瓦房溝合并為龍泉村民組,沙灣和鬧地合并為鬧地村民組。至此,該村共轄21個村民組。
原樂遙村在明清時期隸北隅里九甲,廢里設區(qū)后隸北一區(qū),民國2年(1913)隸北一下區(qū),民國21年(1932)隸第十三下區(qū)毛石鄉(xiāng),民國25年(1936)隸第八區(qū)毛石鄉(xiāng),民國30年(1941)隸大橋區(qū)毛石鄉(xiāng),系第二保,1949-1951年2月隸第八區(qū)毛石鄉(xiāng),廢保改村時改為樂安村,1951年3月隸二十三區(qū)毛石鄉(xiāng),1953年隸二十三區(qū)說話鄉(xiāng),1956年隸沙灣區(qū)毛石鄉(xiāng),1958年10月至1959年10月,隸高坪基層公社毛石管理區(qū),1959年10月隸松林基層人民公社毛石管理區(qū),建高級社時為三分社,1958年村改為生產(chǎn)大隊時為三大隊,1968年改為春雷大隊,1984年生產(chǎn)大隊改為村時為樂遙村,至2003年10月撤辦并村時并為樂遙村。
原土地坳村在明清時期隸北隅里九甲,廢里設區(qū)后隸北一區(qū),民國2年(1913)隸北一下區(qū),民國21年(1932)隸第十三下區(qū)毛石鄉(xiāng),民國25年(1936)隸第八區(qū)毛石鄉(xiāng),民國30年(1941)隸大橋區(qū)毛石鄉(xiāng),系第三保,1949—1951年2月隸第八區(qū)毛石鄉(xiāng),廢保改村時為新民村,1951年3月隸二十三區(qū)毛石鄉(xiāng),1958年10月至1959年10月,隸高坪基層公社毛石管理區(qū),1959年10月隸松林基層人民公社毛石管理區(qū),建高級社時為四分社,1958年村改為生產(chǎn)大隊時為四大隊,1968年改為紅星大隊,1984年生產(chǎn)大隊改為村時為土地坳村,至2003年10月撤辦并村時并為樂遙村。
樂遙村土地總面積19.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748畝,2007年年末人口3381人。村委駐地山木埡,村委辦公樓2004年建成。該村有樂安小學和新民小學兩所村完小,移動通訊公司有一座功率120瓦基站建于其境。境內(nèi)有鉬、磷等礦產(chǎn)資源。有石馬兒小石林、寶鼎山怪石群、三重巖、白頂寨、香爐巖、半坡古楠樹、韓家溝古桂樹等自然景觀、松(林)毛(石)公路貫穿其境。到2007年,除韓家溝、陽照臺兩個村民組未通公路外,其余村民組均已通簡易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