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寧德市 > 周寧縣 > 純池鎮(zhèn) > 三門橋村

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純池鎮(zhèn)三門橋村概況

[移動版]

三門橋行政村,村委會駐三門橋自然村。解放初期成立農(nóng)會,1953年改鄉(xiāng),1959年稱公社,1960年改稱三門橋大隊,1983年后改稱三門橋村委會。三門橋是純池鎮(zhèn)第二大行政村,轄西溪、前坑、菖蒲洋、范家垅、赤坪、丁洋坂、九斗坡、井前、朝官林、前坑等10個自然村。共10個村民小組,371戶,1802人,其中常住人口500多人,外來人口120人,大學文化人口30人。在外經(jīng)商務工1000多人,創(chuàng)辦企業(yè)120家,年產(chǎn)值達億元以上的知名企業(yè)有13家。耕地1414畝,林地6887畝。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有茶葉、地瓜、黃豆、玉米、板栗、蜜桃、楊梅等。各種經(jīng)濟作物的年產(chǎn)值約為50萬。各種生產(chǎn)資料及日用品商店21間,年銷售值額150萬元。2009年農(nóng)村經(jīng)濟總收入882萬元。有小學1所、糧站1座(已廢棄)。村域內(nèi)擁有豐富的青石礦、鐵礦、金剛石以及富含多種礦物質(zhì)的天然水資源。主要古建筑有三門橋、葉氏宗祠、臨水宮、五星長生大帝宮、財神宮(殿)、大帝宮、文昌閣等;主要景點有龜崗山、“羅仙崗”、龍?zhí)丁⒘_家頂、鷹形崗、獅子崗、蓮花崗、蛇崗等。三門橋為閩東獨立師活動據(jù)點之一,據(jù)傳1934年粟裕、寺淮洲、樂少華率紅七軍團揮師北上途經(jīng)三門橋村過夜。

三門橋村 因橋而得名。該村有豪陽溪與羅家星溪在此處交匯,溪上建有一橋,橋建雙孔、三門,分別通往福安、壽寧、周寧,故稱“三門橋”。清咸豐年間(1851-1862年)建村,先民由該鎮(zhèn)庭洋村遷來。位于純池鎮(zhèn)以東13公里處。全村110戶,545多人,其中常住300多人。居民以葉姓為主。房屋依溪而建,223幢,其中新建的水泥樓房93幢。耕地382畝,林地2987畝。有村委樓、會場、教學樓、醫(yī)療站各1幢。因地處福安、壽寧、周寧三縣(市)交界處,地緣優(yōu)勢明顯,20世紀90年代以前商業(yè)較發(fā)達,被稱為 “小上!薄8髯匀淮寰、電話、電視、自來水、水泥路、水利等。新中國成立以前犧牲的革命烈士有葉奶太、葉成滔、葉承章、李石生。

西溪村 該村有一條小溪,故名。由西溪、外洋中、橫洋尾三個居住點組成。位于三門橋西北方2.6公里處。全村86戶,420人,其中常住102人。居民以周姓為主。房屋60幢。耕地280畝,林地2700多畝。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革命烈士有周桂營、周逢仔2人。

赤坪村 因村中泥土顏色赤紅,村人取名赤坪。位于三門橋村東北方1.3公里處。全村23戶,100人,其中常住19人。居民以吳姓為主。房屋11幢。耕地102畝,林地200畝。

范家壟村 因村原先為范姓人居住之地,又因村莊房屋建于垅中,故名。位于三門橋北側800米處。全村25戶,120人,現(xiàn)該村大部分住戶已遷往三門橋主村或外出,常住10人。房屋13幢(完好的8幢)。耕地75畝,林地60畝。

菖蒲洋村 因該村生長著一種叫菖蒲的植物,且數(shù)量多如一片汪洋,故名。位三門橋主村東北方1公里處。全村19戶,86人,現(xiàn)常住2戶3人。房屋5幢。耕地65畝,林地120畝。該村村民一部分遷三門橋主村,一部分外流。

丁洋坂村 因該村為丁姓人氏居住之地,故名。已與三門橋主村連片并村。全村20戶,101人,其中常住42人。房屋16幢。耕地70畝,林地70畝。

井前新村 因該村為災后重建于井前的村,故名。已與三門橋主村連片并村。全村26戶,130人。居民以許姓為主。耕地100畝,林地160畝。

九斗坡村 因該村建在九斗坡上,故名。已與三門橋主村連片并村。位于主村西北角。全村20戶,110人。耕地62畝,林地65畝。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革命烈士有吳樹森1人。

朝官林村 因該村宋朝時期有三人在朝為官,故名。全村23戶,115人。耕地70,林地110畝。

前坑村 因村前有一小溪坑流過,故名。已與三門橋主村連片并村。在主村西北方0.5公里,距主村僅一步之遙。全村19戶,95人,房屋15幢。耕地60畝,林地95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