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東街道
位于鼓樓區(qū)東北偶,東臨五四路,西接鼓屏路,南迄慶城寺、賢南路,北至華林路,面積2平方公里,居民1.24萬戶、3.54萬人。街道辦事處設鼓東路189號。領轄慶城、七星、開元、賽月、鼓屏、湖東、營跡、衛(wèi)前、賢南、井直、中山、鼓東、模兜13個居委會和1個公正村。轄內有省、市、區(qū)屬單位113個,三資企業(yè)26家;主要古跡有冶山城隍廟、開元寺、七星井、崇德寺、閩王祠(王審知故居)、以及明戚繼光的屯兵營——營跡村和古觀風亭。主要路街有尚賓路、井大路、鼓東路、衛(wèi)前街、慶城路、營跡路等。
2000年,轄區(qū)有18個小區(qū)通過區(qū)級文明安全小區(qū)驗收,其中14個通過市級驗收。街道被省委、省0評為第七屆“省級文明單位”。同時,通過了省科技示范街道驗收。
附:慶城路、營跡路地名由來
慶城路慶城路由慶城寺寺名衍生而來。西起井大路口,穿過“元帥樓下”口,經化民后巷口和大斗彩巷口,東接五四路,是東西走向的街巷干道。
慶城寺本是閩王舊宅,后晉天福七年(942年)這座王第舍為永隆金身羅漢院。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賜額慶城寺,并立有高麗銅佛及二石筍木塔,至明萬歷《福州府志》已載“今俱無存”。慶城寺作為福州佛教的寺院,歷史較久。正是佛寺的興盛,寺前的通道也稱為“慶城寺”,沿用至今。
營跡路據(jù)考,營跡路一帶,原是一個村莊,古名營蠊,東連湯邊村,西繞井關外路,南接觀風亭村,北與模兜、紅墻、三頭角等村毗鄰。這里漢代以前作為港口;三國時期吳設典船校尉,衙署就在井大路,營蠊是一個造船場地,一直到晉代。五代時期,為了建筑南北夾城,營蠊村已成城外士兵的駐地。南宋時期,隨著泥沙淤塞,港口成為田園,營房也漸為農舍民居,自成村落。營蠊,福州方言念為“營跡”,明清時期便把村名改為“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