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水峪村南距京城72公里,北距延慶縣城14.9公里,東臨八達嶺,西接河北省懷來縣,村域面積6.8平方公里,海拔約605米。
村名由來
幫水峪建村歷史可追溯到元代,據延慶縣《地名志》載:元代延佑三年(1316年)已有村落,“六郎城:在州城西南三十五里,棒槌峪內,相傳楊六郎所筑(按:楊延昭在宋真宗時知保州邊,人呼為楊六郎)。其城見存”。據《析津輯志佚》記載:元順帝時“每歲圣駕行幸上都,并由此途(居庸關),……南龍虎臺、北棒槌店,皆有次舍,國言謂之納缽關,置(隆鎮(zhèn))衛(wèi)領之以司出入!睋䝼髑Ъ业暝谘嗤鯍弑睍r焚于大火,至今村民在耕作時仍可見到只磚片瓦。另據《隆慶志》卷之一《地理》載:“棒槌峪,在州城南三十五里,通白羊口,正統(tǒng)間,調長安嶺巡檢司于此!庇帧堵c志》卷之三《官署》載:“棒槌峪巡檢司,宣德間設,正廳三間,后房三間,吏舍三間,弓兵房三間,門房三間。”“棒槌峪西口屬隆慶右衛(wèi)官軍把守!薄鞍糸秤矙z司,弓兵二十名!睋,“巡檢”官名始于宋代,主要設于關隘要地,受州縣指揮,多設司于州縣稍遠之處,或管數州數縣,或管一州一縣。當時設巡檢司的地方還有紅門口、土木、合河口。民間則有一說,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移來的民眾在原“光臨寺”的殘基上建立了村落。而且村莊坐落溝谷狹長幽深,村東南山頂部有一石柱峰,形似棒槌,因此而得名叫“棒槌峪”。幫水峪有季節(jié)河,上游源于石峽河、陳家堡河,河水從村中流過,村民便取依山傍水之意,稱“傍水峪”。早年,幫水峪還有里幫水峪、外幫水峪之說,外幫水峪后來分為里炮、外炮兩個村,里幫水峪即今千家店遷過去的幫水峪,F(xiàn)八達嶺長城博物館存有“幫水峪西門堡”門額一塊,上款為:“大明歲次丙申年”,落款為:“甲午月吉日修造”。“棒槌峪”、“傍水峪”、“幫水峪”語音相近,過去交流少用文字,多為口口相傳,所以三個名稱混用,新中國成立后才使“幫水峪”這一名字固定下來。
產業(yè)發(fā)展
幫水峪村主導產業(yè)為果品產業(yè),現(xiàn)有果樹1100畝,其中以富士蘋果居多,各類品種中以香檳果尤為著名,被評為“中華名果”的稱號,香檳果樹現(xiàn)有40畝,八棱海棠也是幫水峪村特有果品,現(xiàn)有20畝。幫水峪村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是:果品保證無公害,有機,綠色,依托果品產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推動觀光旅游、采摘及民俗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