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道溝村位于縣城東北角,燕山山脈最高峰霧靈山西面,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四周長城環(huán)抱,自然風景優(yōu)美。此處共有4條山溝,因該村在從西數(shù)的第一條山溝內,故名頭道溝。
頭道溝村總面積2.8平方公里,全村 80 戶,210口人,農業(yè)人口181人,非農業(yè)人口29人,黨員18名,村民代表21名。村人均收入9600萬元。村域面積為6270.7畝,山場面積為5878.5畝,耕地面積為325畝。主導產業(yè)為林果業(yè)。
頭道溝村位于柏嶺關長城腳下,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空氣宜人,自然條件優(yōu)越,水果品種多樣,質量好。村委會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觀。在村口修建進村牌樓一座,改變進村第一印象;在主村建涼亭一處,使游人多了一個觀景的好去處;對村內小河進行環(huán)境治理,加固村內大橋,修建欄桿;在村中修建2000平方米的健身公園一處;硬化村內街道2500米,并在主街道和公園安裝路燈20盞;在寨子溝口和溝內的停車場修建占地72平方米的水
沖式無害化公廁3個,農戶改廁率達到88%。上述工程的建設,使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tài)村。
位于頭道溝村村北的白嶺關長城以奇險著稱,它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海拔916米的燕山山脈上。這段長城建于明代,長2500米,城上敵樓林立,烽火臺縱橫,還有小巧的休息室。城下有城門,即白嶺關,此關為通往北國的必經之路,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和司馬臺長城息息相連。登此長城,撫今追昔,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之感頓生。
白嶺關長城之所以聞名,更在于它開創(chuàng)了長城建筑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白嶺關長城爬行于此段山嶺之上,由于山嶺雄險陡峭,厚度較小,經巖溶作用形成了兩個穿越長城下部的穿山洞,在地質學上稱為天然橋,當?shù)匾话惴Q它為“窟窿山”。兩洞從北向南,從頂下斜穿山體,長城恰好由上越過,構成了雄險萬分的“長城臥橋”之勢。溶洞高達數(shù)十米,直徑達5至6米,從下仰視,宛如兩個望天洞眼,頗覺天高云淡,萬里長城氣勢如虹。這種洞城巧妙組合景觀,在整個明代長城建筑中可謂絕無僅有,天下獨絕。真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與人間的智巧有機結合,令人驚嘆不已。
關于“窟窿山”村里還流傳著這樣一段故事。據(jù)說從前人間有十二個太陽,各個如同燃燒的大火球,不分晝夜,輪流掛在天上,旱得土地裂成大縫,顆粒無收,百姓無法生存。后來,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二郎神下凡到人間,為民除害。二郎神下凡后,用扁擔挑著大山追趕太陽,把太陽一個一個壓在了大山底下,直到剩下最后一個。傳說這個“窟窿山”就是二郎神擔山時用扁擔穿的窟窿。在白嶺關的東側,還有一座叫“狗皮嶺”的地方,據(jù)說古時中原人去北國,
必經此嶺。由于山嶺海拔較高,氣候寒冷,所以過此嶺的人都得穿狗皮衣,之后人們就把此嶺稱為“狗皮嶺”。
此外,白嶺關的奇石景觀更是讓人拍案叫絕!笆癁樯街`”,這里奇石眾多,姿態(tài)萬千!鞍佾F石”似百獸嘯山林;“熊吼石”如熊吼天驚;“情人石”似情人依偎親昵;“鱷魚石”如鱷魚縱橫深潭;“海豚石”似海豚對游人頻頻點頭,可謂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奇石經過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在大自然寧靜中,又增添了人間歡樂的情趣。